目前分類:育兒親子急救 (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新手爸媽】別當全職媽媽的8個理由,【新手爸媽】別當全職媽媽的8個理由,【新手爸媽】別當全職媽媽的8個理由,新手爸媽】別當全職媽媽的8個理由,【新手爸媽】別當全職媽媽的8個理由

 

 

別當全職媽媽的8個理由


本訊息由新手爸媽粉絲團 提供

我不是家庭主婦,我做的是自由業。但是我有很長的時間都待在家裡工作,同時24小時照顧一個小孩,煮晚餐,於是我老公就把我當成家庭主婦。

每天早上老公一出門,我就開始弄小孩,把早餐塞入小孩口中,等他拉大便,幫他洗屁屁,按摩小屁股,換好衣服帶他出去玩,玩到中午拉回家,餵飯,戰鬥,哄他睡。等他睡了,就是我的工作時間,每天大約三小時,這三小時中,我要工作賺錢,喝杯茶喘口氣,順便準備晚餐。

這樣的生活並不輕鬆愉快,整天下來,毫無餘裕可言,生活品質也很差,但各方面都兼顧到了,我自己在家照顧小孩,免去托育的費用和擔憂;也省下通勤、梳妝打扮和被責任制所浪費的時間,可以拿來煮飯;自己也有一份收入,想和我老公吵架的時候就吵,所以日子就得過且過。

最近家裡發生了些轉變,我終於能停下來想一想,回首過去的兩年,雖然不快樂,但也沒有勇氣跳出來改變,於是寫了這篇:不要當「家庭主婦」的理由。


1.家庭主婦窮盡所有勞力在家務上,但沒有薪水
一個台籍幫佣,一天工作二十四小時,在家負責帶小孩,煮飯和作家事,這樣的服務必須要花一個月四萬元才能買得到。而且願意提供的人有限,你還要擔心對方是否誠實可靠。

你說我不會請外籍幫佣嗎?外籍幫佣在台灣並非人人能請,為了保障台勞的工作權,你家要有三個小孩或一個老人才能申請一個外籍幫佣。有人喜歡取笑家庭主婦只是會做家事的台佣而已,而做家事只是廉價的服務,所以家庭主婦很廉價。這種輕蔑的態度,正說明了這種人從沒請過幫佣,所以不知「做家事」是很貴的服務。所以那我知道了,那些廉價的家事,一定也都是他自己做的。

2.因為你待在家裡的時間很長,所以家事就是你的責任
我典型的一天是從早上八點睡醒到晚上十一點上床,中間幾乎沒停止做事過,連安心大個便都沒辦法。但我老公認為只要我待在家裡,那我就有責任把家裡「隨手」打掃乾淨。包括小孩調皮搗蛋,把書櫃裡的書全抽出來丟地上、吃飯時嘔吐一地,還有我一心多用時,在廚房弄亂的殘局、還有掃地拖地擦桌子,我全都有責任在他回家前,「隨手」收拾乾淨。

如果我是去外面工作,早上七點出門,責任制加通勤時間,晚上七八點回家,累得不用打掃也不用煮飯,一個月拿四萬元薪水回家,一半拿去付保母費,我老公反而會認為我是個有經濟自主權,獨立認真的新女性。




3.就家庭主婦的標準而言,你被拿來比較的對象,是上一世代的女性
今天我煮了三菜一湯,我老公問我為什麼沒切水果?我用二個小時工作,他問你為何不先打掃環境?我週末去買菜,他說為什麼你回來晚了,也沒帶午餐給我和小孩吃?

我懂了,為什麼關於家事,他會永遠不滿意呢?因為他是拿你,和他這一輩子唯認識過的一個家庭主婦-他媽來比。也就是二戰之後,出生在農村,小學畢業,二十歲到城市打拼,白手起家的阿信三年級生。

4.就做為一個女性伴侶而言,你被拿來比較的是公司的粉領同事
今天我煮了飯,切了水果,也把家裡整理好了,他一邊叉起水果送入口中,一邊說「我發現妳胖了耶,有時間怎麼不多去運動呢?」「 妳怎麼不多去買幾件漂亮衣服打扮一下?」

 5.很多人會嘲笑家庭主婦
以前有個國民年金的廣告,說家庭主婦不用上班,退休又有錢可領,真是貴婦命,結果被家庭主婦唾棄。

家庭主婦不用上班但仍然在提供勞務,也只有很少女人婚後會成為貴婦少奶奶。但是一個家庭主婦需要向別人說明嗎?人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好,自己覺得快不快樂,有沒有意義,都是她自己的事情,人只需為自己做的選擇負責。

但這個世界上,總是會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他們討厭自己所做的工作,不願意全力以赴,對自己的工作不滿又沒有能力改變,所以看到家庭主婦不用上班很羨慕。想起她們,感覺自己的處境更覺可悲,於是沒事就拿家庭主婦來嘲笑一番,好安慰自己。

6.女人在家照顧自己的小孩,就會漸漸失去謀生能力
除了人類,幾乎沒有高等生物會把自己的後代交給同類照顧。動物照顧自己的後代是天性,但是現代社會的女人,為了要在家照顧自己的小孩,所衍生出來的後果是很殘酷的,包括不能出門工作,也就沒有可支配所得,慢慢的失去獨立性,變成要依附男人,最後讓男人予取予求。

在網路出現以前,生了小孩還想要追求獨立的女人,就要忍受和小孩分開,把小孩托給別人照顧,出外工作。不然的話,就是在家照顧小孩,等待老公的薪水。 非A即B,沒第三種選擇。而且在台灣,一份工作並非拿走你八小時的精力,而是每天十幾小時的加班和通勤。

7.小孩會長大,長大後就是獨立個體
有時候我希望趕快變老,最好是一覺睡醒,睜開眼睛,明天我就五十歲了,因為這表示我兒子已經長大成人了。我不能停止擔心他,但我的身體自由了。但我也會害怕那天到來,到那時我該做什麼呢?不為生活發愁的,就跳跳土風舞,和公園老人唱卡拉OK,整天在家聽賣藥廣播,都很鳥。為生計發愁的就連想都不敢想了。

8.家庭主婦工作的重覆性質很高
因為不斷重覆相同的模式,所以很無聊,但家裡的事情沒變化,那等於日子過得很平靜安穩,是好事。當一個完全沒餘裕的主婦,你希望小孩今天按時吃飯、睡覺,老公也準時回家,一切按表發生,日子越平穩越好。

講了幾個做家庭主婦的缺點,但我主訴的是一般戰力平平的家庭主婦。各行各業都有很強的人,家庭主婦也有成精的,在不利的環境中,也總是能走出一條路。像鄭多燕,雖然是主婦,但在家瘦身有成,現在可是身家好幾億呢,許多主婦還能發表食譜,成為家事點子王,或是發明新家事用品,凡事沒有絕對的,這就是人生啊!


摘自-www.ReaderMemo.com

文章標籤

Mei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職媽媽這個工作?我選錯了嗎?『全職媽媽』這個工作, 不是說妳想當就當! 妳的履歷表上面不管是碩士博士畢業, 不是女的都不能當. 是女的, 也不一定能當, 還要看妳或另一半想不想要生小孩, 亦或是妳和你的另一半生了小孩有沒有經濟能力可以讓妳當全職媽媽, 才可以決定妳可不可以被錄取!

很幸運的, 妳被綠取了! 那接下來的生活, 請妳一定要遵守四個字 "忍, 辱, 負, 重" 這四個字, 不然妳很快就會被公司開除的! 尤其是當老闆和其它三姑六婆, 四公八伯每天都在懷疑妳工作很輕鬆, 閒著沒事幹的時候, 一定要告訴自己, 妳是偉大的! 

妳要知道, 這世界上, 只有同樣做著『全職媽媽』這個工作的人才會懂妳, 請不要再奢望妳的抱怨他人會懂, 在多的抱怨, 妳只會換來他人的一句 "妳就是貴婦命" 說難聽一點, 貴妳媽個頭!

再來就是, 大家永遠都不知道要做『全職媽媽』這個工作的人心理要多麼成熟才可以做得到? 因為我們徹底的相信另一半可以用他的能力讓我們過的幸福, 我們才會放心的在家帶小孩! 如果我們不放心經濟上的狀況, 我們難道不想出去工作幫助整個家嗎? 你們也要懂得, 我們是非常的愛小孩, 才會選擇這個工作的!

 

全職媽媽』這工作, 一切都是從早上睜開眼就開始! 你們上班再怎麼辛苦, 有需要一睜開眼就要開始工作嗎? 你們要在整個神經緊繃用最短的速度刷牙洗臉尿尿一次完成嗎?

接下來, 開始躺著/抱著/泡奶粉/熱母奶的開始餵小孩. 你們還在喊明的坐著捷運, 開著/騎著車去公司. 餵完小孩, 他精神好, 要想今天要跟他玩什麼. 你覺得跟他玩很簡單? 那你來試試~

一個玩具玩不到幾分鐘就膩了, 開始爬東爬西的找新鮮玩意玩. 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在旁邊不讓他受傷, 這很累!! 我也很想放下他去洗個碗, 但是當妳洗完時聽到 "碰"一聲, 小孩狀到黑青一塊時, 你覺得我們放心眼睛離開他的視線嗎? 這時的你們, 還在公司吃著早餐才要準備開始工作. 重點是, 你在家這個員工, 有時根本就連早餐中餐都沒時間吃, 要吃也要扛著小孩在大包小包提回家吃! 吃的時候還要提防小孩抓自己的食物, 要用最快的時間吃完! 你們還可以開心的跟著同事想著等等要吃什麼中餐呢!

兩三小時後, 小孩就會大哭大鬧, 因為他累了想睡. 你們不是一直覺得小孩大哭大鬧很煩人? 我們的工作每天就是要面對無數次的大哭大鬧, 這樣我們EQ是不是有比你們高? 但是我們有抱怨嗎? 反倒是你們抱怨我們工作輕鬆? 每天用你們辛苦賺來的錢? 我們的工作, 就不辛苦?

辛苦的定義, 是出門去公司賺錢回家才叫辛苦? 你們是以為我們一生下來就當了全職媽媽沒在外面工作過? 難道要我們把小孩帶到外面一間叫 "公司" 的地方, 晚上跟你一塊下班, 這樣你們會不會就覺得我們很辛苦?

每天都唸我們用你們的錢, 請問, 不用你的用誰的? 難道一個月是拿你們上百萬嗎? 錢, 幾乎不是都用在小孩身上嗎? 我們吃飯不用錢? 喝東西不用錢? 坐捷運計程車不用錢? 帶小孩去遊戲屋不用錢? 上課不用錢? 買個背心怕他冷不用錢? 難道你們以為『全職媽媽』這個工作出門都是免費的?? 如果是, 那就好!

你們更不知道的, 就是做了『全職媽媽』這個工作的人有多少因為這工作才有便祕的? 你們可以想拉就開心的拿著手機報紙去廁所拉, 我們還要趁小孩睡了, 或是讓小孩跟著我們在廁所一起聞香才拉的出來! 拉還不能放輕鬆拉, 怕小孩醒了, 怕小孩爬到不該爬的地方, 要快快草率的拉完! 你們知道~這對我們的健康有多大的傷害嗎?

我們要用的腦力, 不輸你們! 要想遊戲跟小孩玩, 要念故事書給小孩聽, 要想等等給他吃什麼副食品, 他為什麼要哭, 怎麼防止他在撞到? 是不是該移動家具?為什麼晚上他會漏尿? 要換尿布品牌嗎? 是不是要帶他去上點課? 為什麼他不愛吃今天的副食品? 是不是因為有紅蘿蔔? 要怎麼發奶? 是不是要給他試奶粉? 他怎麼背後會有疹子? 這玩具買了他不玩好煩! 要買什麼書籍才會讓他更好? 天冷了他手好冰怎麼辦? 一堆一堆一堆的問題~都是我們要去解答的! 而這些答案並不是一天兩天就有的~有時要試好久才會有結果! 這, 你們有耐心毅力做得到嗎?

 

你們知道當你們下班回到家時, 我們是有多麼的喜悅? 好希望你們可以陪陪小孩, 跟他玩玩, 讓他知道你是他 "爸" 而不是一台 "賺錢工具" 但是你們的態度就是 "我上班很辛苦要有自己時間空間, 帶小孩就是你的工作" 你覺得, 我們會開心嗎? 我們比7-11還厲害! 結果你們不給予支持, 鼓勵, 獎勵~ 還一付天高皇帝遠的態度, 你們賺錢最偉大! 我們在家帶小孩最爽?!!!如果是這樣, 小孩給保母帶, 我們去工作, 這樣你們會開心點嗎? 每次問, 都說不用妳工作養家, 那, 我們不用工作在家帶小孩, 就要被當成爽兵一樣? 這豈不是自打嘴巴互相矛盾?

不要說我們重視小孩比重視你們多, 因為這是應該的! 小孩不是我們一個人的, 你們也應該重視! 只有幼稚的男人才會有這種心態! 小孩本來就很脆弱, 時時刻刻都需要我們的重視與保護! 不是嗎????? 如果你們可以分擔一點點重視小孩的心態, 陪他們玩, 跟他們說說話, 聊聊天, 這樣我們就非常非常非常的開心!!  如果在幫忙小孩洗澡, 餵奶, 我們一定叫你李大仁!!

 

為了做好這份工作, 我們24小時待命就算了, 還要趁夜深人靜小孩睡著後才能拾回自己的興趣, 最後也因為睡眠不足會放棄了自己的興趣. 睡著後還要隨時待命準備小孩起來喝奶, 聽著你們大聲的打呼睡得爽歪歪, 我們還要在冷吱吱的夜晚掏奶, 為的是什麼? 都是為了這位我們一起的寶貝! 一位跟你姓的寶貝!!!!! 你們要做的是, 應該是感謝我們! 為了你家的後代, 掏心掏肺掏奶, 還要自己心裡滴累滴血的埋頭苦幹! 不是每天覺得我們很輕鬆很閒, 我們只有在你們幫忙玩小孩時, 才能有輕鬆片刻!!

你們可以隨時生病了就說不能碰小孩, 怕傳給他. 我們做這工作的是沒有權利生病的, 即使生病了還是要吊著鼻涕, 暈著頭, 一樣埋頭苦幹的做下去!

 

請你們一定要記的, 『全職媽媽』這個工作不是我們可以說放棄就放棄的, 全是為了我們 "一起" 的下一代!!!! 不是只為了我們自己!!!  

 

小孩的誕生, 應該是帶來喜悅及幸福的! 卻變成苦悶與心酸!  這, 是不是一切都錯在我們應徵上了『全職媽媽』這個工作?

 

最後, 我想要跟政府說, 要增加生育率? 請麻煩在國小一年級就開始開一班 "兩性的不同如何互相體諒扶持" 這一堂課, 一直延續到大學都要必修上完! 我相信~這樣生育率一定會提高!

文章標籤

Mei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只「沖脫泡蓋送」,燒燙傷後該注意的5件事

 

燒傷是很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日常生活中,如果不小心燒傷該怎麼辦?除了急救步驟外,後續傷口保養也非常重要喔!

 

健談-燒傷傷口保養

 

傷口保養的注意事項:

1. 保持傷口清潔與乾燥,才能加速傷口復原。

2. 如傷口出現水泡,應前往醫院以無菌技術處理,切勿自行處理擠破,以免傷口感染,並按時回診、換藥。

3. 飲食上可多吃高蛋白食物,如肉類、蛋類、魚類等,以及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有助加速傷口癒合。

4. 傷口癒合前會有搔癢症狀,切忌亂抓,以免傷口破皮感染而加重皮膚問題。

5. 嚴重的燒傷後數週可能會出現肢體畸形、萎縮問題,應搭配進行復健運動,以恢復肢體功能。 

專家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 胡念之醫師

文章標籤

Mei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知識:嬰幼兒「不應該」避免「高過敏」食物 by 楊為傑醫師

egg

從2012年開始,各國就開始修正對於嬰幼兒副食品的建議。簡單來說:就是在4-6個月大時開始添加副食品,不要去特別避免何種食物。欲知詳情,請見本站另一篇:該如何幫孩子添加副食品

 

 

先說重點:

 

今年(2015)二月份,一篇來自「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醫學界排名第一之期刊)的文章更加證實這樣的理論:嬰幼兒不該避免所謂的高過敏食物。

該研究是用西方人最嚴重的花生過敏為題。把孩子分成兩群,完全不碰花生的孩子在五歲時,對花生過敏的機率是13.7%,而有吃花生的孩子,過敏的機率僅有1.9%。

 

 

 

別延後,別延後,別延後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持「不應該避免」接觸所謂的「高過敏」食物,例如:牛奶,雞蛋,堅果類等等。順帶一提,對嬰幼兒來說,最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是牛奶跟雞蛋,並不是海鮮喔!門診時很多家長會問我海鮮會不會容易過敏?其實論排名,海鮮排不上前三名的。

以目前來說,建議純母乳哺育4-6個月可降低過敏機會。副食品則是在4-6個月時開始添加。包括奶製品與雞蛋。

 

 

我該怎麼加?

 

若您很擔心孩子會對副食品產生過敏,前幾種讓孩子接觸的食物可以選擇蔬菜與水果。這是最安全的,很少很少嬰幼兒會對蔬菜水果產生過敏現象。

而如果是純母乳哺育的孩子,接觸牛奶的首選,並非配方奶或鮮奶,而是讓孩子接觸優格或起司(發酵過的奶製品)!美國過敏醫學會如是說:讓孩子於4-6個月時開始吃優格與起司,可大幅度的降低對牛奶產生過敏的機會。

至於雞蛋,一樣是建議在4-6個月大時開始讓孩子接觸。剛開始最好是少量+完全煮熟。要更進一步的話,可以用蛋糕讓孩子嘗試。很多過敏專家認為雞蛋與麵粉的混合,會更進一步的降低對雞蛋產生過敏的機會!

如果您的孩子很敏感,而您在添加您認為是「高過敏」的食物時,可以考慮:把食物徹底煮熟,少量給予,然後跟其他確定不會過敏的食物一起吃。這樣的嘗試被認為是比較安全的。

 

 

希望您看完文章後可以改變的事

  • 4-6個月開始給予副食品,不要延後添加
  • 牛奶,雞蛋等食物,不需要延後給予
  • 用優格,加熱過的起司等食物是很好的「第一類接觸」奶製品
  • 完全熟食,少量給予+與其他「安全的食物」一起吃,是個好辦法

 

參考文獻:

  1.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414850
  2.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44158?nlid=81702_455&src=wnl_edit_medp_peds&uac=210625BN&spon=9
文章標籤

Mei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腸病毒常見問題懶人包(二)by 楊為傑醫師&黃菁樺醫師,歡迎分享

1 min enterovirus

本篇是談談如何照顧及預防腸病毒。如果想多了解關於腸病毒這個疾病與表現,請點:腸病毒常見問題懶人包(一)

資訊圖作者:黃菁樺醫師                            
本文撰寫者:楊為傑醫師 

 

如何照顧感染到腸病毒的孩子

 

1. 最重要的就是補充水分,避免脫水

受腸病毒侵犯的孩子,經常都會喉嚨破得很厲害,可想而知這是非常疼痛的。孩子會哭鬧不安+拒絕進食。此時盡量給予冰冰涼涼的食物(布丁,豆花等)或電解水,以避免脫水的發生。另外必要時,可在醫師的建議下使用某些喉嚨噴劑,可降低喉嚨疼痛感以利進食(我自己會噴,還蠻有效的)

 

2. 避免環境過熱

受腸病毒感染的孩子,經常會有發燒之症狀。如果環境又偏熱的話,孩子容易會大量流汗。他已經不太吃了,如果又大量流汗,就可能會脫水,非常危險。

 

3. 妥善處理排泄物與維持環境清潔

腸病毒會經由患者的排泄物,口水等分泌物傳染給其他人。而且他可以在物體的表面上存活相當長的時間,如果溫度濕度都OK(台灣夏天的氣候,就是很適合腸病毒生存的氣候),這些病毒甚至可存活一個禮拜,繼續傳染給其他人。而且討厭的是酒精跟多數的清潔劑是殺不死腸病毒的。疾管局的建議是用500ppm的漂白水稀釋液清潔家中環境與孩童會接觸的物品。但是如果是有碰觸到病童分泌物的物體,則要用1000ppm的漂白水去消毒才可以。

 

如何配置500ppm的漂白水稀釋液。我們來看影片吧。簡單的說:把市售漂白水五湯匙(便當店的那種塑膠湯匙),加入十公升的水中,就搞定了。要配置1000ppm,可以把水量減少到5公升就OK。

 

 

使用完漂白水,會延伸出進一步的問題。漂白水很臭啊,擦完之後,我可不可以把它用清水在擦掉?答案是可以的,但是會建議隔十分鐘後再去擦。如果是玩具用浸泡的話,會建議泡30分鐘後再用清水洗淨。

 

 

如何預防感染腸病毒?

 

1. 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這個對孩子來說並不容易。但是要盡量教孩子正確勤快的洗手。手部衛生是最重要的。另外家中環境,孩子的玩具等等都要定期清潔。

還有一點容易被大人忽略的就是:「大人自己可能會是攜帶病毒者」。我們經常遇到的狀況是孩子感染了腸病毒,卻不知從何而來,這也是很多家長的疑問:「他根本不出門,怎麼會得腸病毒?」其實很多時候是成人在外頭闖蕩有接觸到病毒,並且把病毒帶回家。雖然大人自己不會發病,但是有可能傳染給孩子。根據研究,幼童腸病毒,有一半以上是來自沒有症狀的成人。所以:建議大家回家後,接觸幼兒以前,盡量落實更衣+洗手。我自己下班後,一定是洗完澡才會跟孩子接觸。

 

 

2. 均衡飲食+適當的運動,提高免疫力

培養免疫力,沒有捷徑。最好的辦法就是均衡的飲食,什麼都吃,搭配適當的運動。大部份的孩子是很好動的,其實我們不該過度限制他們的活動,反而要多鼓勵他們往戶外去。適度的曬曬太陽也是很有幫助的。

如果是新生兒,會建議各位媽媽哺育母乳,可提高幼兒的免疫力,減少感染機會。而新生兒與幼童,在盛行季節時更是要遠離人多的地方喔!

 

文章標籤

Mei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哈姆立克急救法”, "哈姆立克急救法",“哈姆立克急救法”
哈姆立克法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
方法很簡單,老人小孩都可以學得會,
往下看怎麼操作...
 
 
 
 
 
 
 
 
 
 
 
 
 
 
 
 
哈姆立克教授是美國一位多年從事外科的醫生。
在臨床實踐中,他被大量的食物、異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震驚了。
在急救急診中,醫生常常采用拍打病人背部,
或將手指伸進口腔咽喉去取的辦法排除異物,其結果不僅無效反而使異物更深入呼吸道。
他經過反復研究和多次的動物實驗,終於發明了利用肺部殘留氣體,
形成氣流沖出異物的急救方法。
1974年,他作了關於腹部沖擊法解除氣管異物的首次報告。
 
“哈姆立克急救法”具體應對
 
1,如果是3歲以下孩子
救護人應該馬上把孩子抱起來,一只手捏住孩子顴骨兩側,
手臂貼著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後頸部,讓其臉朝下,
趴在救護人膝蓋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吐出。

 

2,如果上述操作異物沒出來
可以採取另外一個姿勢,把孩子翻過來,躺在堅硬的地面或床板上,
搶救者跪下或立於其足側,或取坐位,並使患兒騎在搶救者的大腿上,
面朝前。搶救者以兩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兒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
快速向上重擊壓迫,但要很輕柔。重復,直至異物排出。

 

 

 

 

3,應用於急救成人
搶救者站在病人背後,用兩手臂環繞病人的腰部,然後一手握拳,
將拳頭的拇指一側放在病人胸廓下河臍上的腹部。
再用另一手抓住拳頭、快速向上重擊壓迫病人的腹部。
重復以上手法直到異物排出。
 
 
 
 
 

 

4,用於自救
可採用上述用於成人4個步驟的後3個步驟,或稍稍彎下腰去,
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體上,以物體邊緣壓迫上腹部,快速向上沖擊。
重復之,直到異物排出。
 
 
 

 

哈姆立克法很實用,隨時能拯救一條性命!

一定要學下來,分享給朋友,

救自己也救別人一命!

文章標籤

Mei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知識:七個非藥物,而能緩解感冒症狀的方法 by 楊為傑醫師

cold-760222

上圖來自:這裏

 

先講結論:

  • 孩子生病了若日漸加劇,或遲遲未改善,最好給您的兒科醫師看過,以確認狀況
  • 關於吃藥與否,若您有想法,請務必與您的醫師溝通
  • 這裏提供七個藥物以外的方法,幫助孩子對付感冒

 

 

本文提供之方法僅適用「一般感冒」。孩子的病況是單純感冒或是其他問題,務必由您的兒科醫師確認。發燒可能是泌尿道感染,可能是腸病毒感染,可能是癌症,可能是川崎氏症……(下略數百可能診斷)。咳嗽可能是氣喘發作,可能是肺炎。流鼻水時可能是過敏,也可能併發中耳炎等等。請勿自行認定孩子「只是感冒」,而沒去就醫喔!就醫後,如果醫師認為是「單純感冒」,其實您可以跟醫師討論一下用藥問題。我想現在蠻多醫師都還蠻歡迎討論的~~。

 

 

藥物不是罪大惡極的東西,他是現代人生病時的必需品之一,只是務必謹慎使用。一般感冒藥物無法殺死感冒病毒,但是可以緩解症狀。下圖是使用抗組織胺治療打噴嚏與流鼻水的研究。縱軸為症狀嚴重度,越低是越好的。橫軸是疾病進程天數。實線的部分是使用藥物治療,跟他對比的是使用安慰劑(讓患者以為他也有在吃藥,但是可能只是一般玉米粉而已),大家可以看到,使用藥物的組別其症狀會明顯地減輕

common cold

上圖來自一本相當好的醫學期刊: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

 

 

一般感冒時,孩子流鼻水流到睡不好吃不好依舊不吃藥,或是吃藥以減緩他的症狀。哪個方法比較好?這我沒有答案。施主,這問題要問你自己啊……。我自己的孩子我會把藥物跟非藥物的方法合起來一起考慮使用就是了。

ask yourself

上圖來自星爺電影食神:這裏

 

 

正文開始

 

 

在門診時,如果孩子是單純感冒,有時會有這樣的對話:

家長:醫生,單純感冒是不是非吃藥不可?
我:當然不是。這要看他的情形。一般的感冒,藥物是不會殺死感冒病毒的。但是可以減緩他的症狀。誠如我們一開始提到的。
家長:那我該怎麼辦?
我:以下的方法,可以考慮使用。可以單純用這些方法,也可以搭配藥物。

 

 

根據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辦法。年紀越小的孩子,方法是越受到限制的。大一點的孩子,方法會比較多。這是一種向下相容的概念XD。

 

 

多休息(適用所有年齡)

身體在與疾病作戰的時候是需要大量的能量,所以一定要多休息。我要說明的是「休息=/=躺平睡覺」。說故事給孩子聽,一起唱首歌,跟他一起趴著玩,在風和日麗的陽光下躺著都是可以的。有時候換個情景也會有不錯的效果,像是在客廳擺個小帳蓬,讓孩子窩在裡面其實也還蠻好的。

 

 

蒸汽浴(適用所有年齡)

溫暖潮濕的空氣會讓呼吸道黏膜比較舒服,也讓鼻涕/痰不那麼黏稠而較容易排出。所以幫孩子泡澡時可以在浴室營造一個充滿蒸汽的空間。如沒有適合的地方可以泡澡,那也可以打開蓮蓬頭與熱水,然後關閉浴室的門,製造一個煙霧繚繞的空間,也是可以的。

 

 

幫孩子清潔鼻腔(適用所有年齡)

小小孩鼻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大家也都會想要幫孩子清潔鼻腔。但是很多時候往往也都會說成效不彰。其實把握一些重點,效果就會不錯。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最重要的就是在鼻腔裡製造一個真空的空間,效果才會好。所以滴一兩滴生理食鹽水進入鼻腔,然後要出生時所附的吸球抽吸即可。我們讓專業的來示範吧!下面影片的示範者為美國兒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多補充水分(4個月以上適用)

孩子開始吃副食品時,就可以開始額外補充水分。白開水當然是很好,但是實務上很多孩子根本不喝水,因為白開水沒味道。所以這個時候可以略作變通,可以讓孩子喝一點現榨的果汁(可以稀釋)。或者是乾脆煮湯給孩子喝。有些研究報告指出:煮鍋溫暖的雞湯給孩子喝,可以緩解感冒不舒服的症狀。

保持充足的水份攝取是及其必要的。增加水分攝取可以幫助鼻涕/痰液的排除,也可以維持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作用。很多孩子住院打點滴會改善,其實道理也是在此。如果可以靠飲食增加水分的攝取,就不需要打點滴了。

 

 

把頭抬高(一歲以上適用)

回想我們自己的經驗,鼻塞的時候,平躺會很不舒服。此時如果把頭抬高,往往會覺得鼻子比較通暢。孩子是不會靠嘴巴呼吸的,所以一旦鼻塞,往往會更不舒服。此時用個枕頭或小毛巾把他的頭墊高,孩子會比較舒服。但是切記,一歲以下的孩子不適用,因為有嬰兒猝死症的風險。關於睡眠姿勢可參閱另外一篇文章:營造安全的睡眠環境。

 

 

吃蜂蜜(一歲以上適用)

根據研究,吃蜂蜜可以緩解咳嗽。因為很多時候咳嗽是因為喉嚨的搔癢,黏糊糊的蜂蜜經過喉嚨時,會緩解咳嗽症狀,對夜咳也有效果。一歲以上的孩子,一次先吃半湯匙即可,不要太多。如果有效果,一天可以給予數次。兩歲以上的孩子,可以適度地增加蜂蜜的量。不過在台灣,蜂蜜是不是真的是蜂蜜,那就是另外一個議題了(攤手~)。

切記,一歲以下的孩子,千萬不可以吃蜂蜜。蜂蜜中可能帶有肉毒桿菌,會讓一歲以下的孩子中毒。千萬要記得這點!

 

 

用食鹽水漱口(四歲以上適用)

用食鹽水漱口,特別是讓他作用在喉嚨,可緩解喉嚨疼痛,並且移除喉嚨的分泌物。怎麼訓練孩子呢?

  1. 先用白開水練習
  2. 讓孩子學著把頭後仰,然後把水含著而非吞下去
  3. 如果他不會害怕,讓他在含著水時說話,父母可以示範給孩子看
  4. 學會後,記得要把水吐掉,而不是吞下去

這個技能一般來說是四歲以上就有機會可以做的。但是也是有很厲害的孩子在更小的年紀就已經很熟練。年齡不是絕對限制,只要他有辦法做到,就可以用這個方式

 

上述這幾個方法,都或多或少可以緩解孩子的症狀。至於其他有的沒的方法我也看過不少,但是就這幾個是有醫學研究證明可能會有幫助的。其他沒證據的奇妙療法,或者是比較少見的,我就不提了,不然我大概要寫十萬字吧XD!提醒各位父母,如果孩子的狀況依舊沒改善或者是不斷變嚴重,那表示他可能不是單純的感冒,或有併發症了,記得還是要帶孩子去就醫喔!正確的診斷與治療,是最重要的!千萬不要用這些方式去「完全取代」正規醫療喔!

 

講到這裡,到底是哪七個方法呢?我就不幫您整理了,留給您自行筆記或剪貼嚕,這樣才記得住,XD。對了,記得年齡限制喔!

文章標籤

Mei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腸病毒常見問題懶人包(一) by 黃菁樺醫師&楊為傑醫師,歡迎分享

1 min enterovirus

上圖由黃菁樺醫師製作,本文由楊為傑醫師撰寫。歡迎分享。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腸病毒要開始肆虐的季節也即將來到。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有很多爸爸媽媽開始擔心腸病毒。我們先說結論:腸病毒很可怕,需要注意,但是他引起嚴重疾病的機率並不高。1000個被腸病毒感染的孩子,會產生「腸病毒重症」的,還不到1個。所以請大家不用過於擔心。這篇懶人包會回答許多爸媽關心的問題,我會把它分為以下三個部分回答,方便大家閱讀。

 

  • 腸病毒引起的疾病
  • 如何照顧感染到腸病毒的孩子
  • 如何預防

 

 

腸病毒引起的疾病

 

1. 腸病毒是啥?是不是會引起拉肚子的疾病呢?

答:這是很常遇到的問題喔。實際上,腸病毒引起的疾病通常不會造成腸胃道症狀。那也許您會覺得奇怪,那幹嘛要這個名字?既然叫「腸」病毒,拉個肚子也是很合理的。
其實腸病毒是一個大家族,這個家族的特色之一就是經由「腸道」感染,並引起疾病,故稱之「腸病毒」,倒不是因為引起腸道的症狀。這個家族有三個惡名昭彰的成員,那就是小兒麻痺,小兒麻痺,小兒麻痺。講三次是因為很重要?一來是因為真的很重要,二來這是因為小兒麻痺病毒有三種,所以講三次……(毆飛)

 

2.那腸病毒會引起什麼症狀?

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喉嚨痛,食慾不振,手腳屁股起水泡等等症狀。說這麼多,不如看一張圖吧!

4:24:2015 Enterovirus

上圖來自:這裏這裏

 

 

3.腸病毒為什麼恐怖?

如果只是常見的喉嚨痛,手腳起水泡等「泡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當然是不用擔心的。但是腸病毒可怕的地方就在於他有可能會「引起腸病毒重症」。「重症」指的是侵犯中樞神經,引起腦膜炎,甚至是影響到延腦或小腦。更恐怖的是如果感染到新生兒或小小孩,則有較高的機會引起心臟發炎(心肌炎,心包膜炎等等),這是非常非常非常恐怖的。一旦產生心肌炎,則在很短的時間內患者就會休克,心臟衰竭,死亡。

 

4.我該注意什麼情形?

要注意腸病毒的「重症前兆」。如果這些前兆出現了其中之一,就要馬上送到大醫院喔!有哪幾個重症前兆呢?根據疾管局的建議,要注意四個前兆,分別是

A. 肌躍型抽搐:看影片吧,這是疾管局的影片,不過畫質有點糟糕…。這種抽動主要出現在睡眠中,或快睡著的時候。不要跟發燒時的發抖(發燒的發抖是持續性,而不是一陣一陣地,跟影片不同)搞混喔!

   

 

下面這個也是所謂的「肌躍型抽搐」,畫質比疾管局的好

 

 

B. 嗜睡,活力不佳。這個很難有明確的定義。如果您覺得他很嗜睡,就算是了,趕快帶去就醫!

C. 持續嘔吐

D. 心跳或呼吸加快

到底多快較快?這個有表格可以參考。但是對於爸媽來說,我是建議只要您覺得小孩「怪怪的」,有點喘,心跳比平常快,就該就醫。爸媽的直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希望很有依據的,可以參考下面出自疾病管制局的表格:

enterovirus HR 

 

 

以下是我的補充

 

E. 非自主性眼球動作。翻譯:眼睛會亂飄亂轉的意思

一部影片,勝過千言萬語,請注意影片中女孩的眼睛。這女孩不是得腸病毒,但是腸病毒重症有時會用有此症狀來表現。眼球症狀也不只這種表現,我主要目的是要提醒各位家長應注意眼球症狀。

 

 

F. 步態異常(Ataxia)

腸病毒有時會影響到小腦,進而產生步態異常。步態異常也很多種表現方式,主要就是走路不穩,請參考此影片。影片中的女孩不是得腸病毒,但是腸病毒重症會以此方式表現。也應該要注意。 

 

 

5. 誰比較容易得「腸病毒重症」,我該注意多久?

90%的重症發生在五歲以下的孩子,所以低於這個年紀的,都該提高警覺。另外「腸病毒重症」也好發於開始發燒後的2-4天,幾乎不會在第五天後發生。也就是說,觀察五天,都沒問題,安全下莊的機會就很大。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醫生會請您在就診後的三到四天後回診,以確定無病發症。

 

6. 為什麼腸病毒會得了又得,得了又得,很煩耶!

因為目前已知的腸病毒已經有六十幾種。雖然得到其中一種後,就會對該種病毒有數十年的免疫力,但是因為他的型別實在是太多了,而同一時間流行的也會有好幾種。像目前正在流行的就有克沙奇病毒A型,克沙奇病毒B型,伊科病毒等等。所以短期內在得第二種,是有可能的。

 

如果覺得資訊太多記不住,沒關係,請把我們文章一開始的那張好圖存在手機中,有疑問就翻出來瞧瞧…..這是很實際的作法。

特別致謝:婦兒安黃菁樺醫師製作的精美資訊圖:腸病毒一分鐘攻略

下一篇,我們將在跟大家談談腸病毒患者的照顧以及預防:請點我

 

參考資料:

  1. http://www.cdc.gov.tw/professional/ThemaNet.aspx?treeid=17C966DDE3C666A3&nowtreeid=17C966DDE3C666A3&did=667
  2. http://www.cdc.gov.tw/professional/themanetadvocacy.aspx?diseasetype=poster&appsettings=poster&did=667&treeid=17c966dde3c666a3&nowtreeid=1b9992622429e8e5
  3. http://www.cdc.gov.tw/uploads/files/86808648-aabb-4693-a612-919d39bcd339.pdf
文章標籤

Mei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知識:幼兒溝通技巧,溜滑梯的50道陰影 by楊為傑醫師

Slider 50

之前我們談了一些與孩子溝通的理論,請先參考:這裡。接下來總是要實戰的。接下來如果有遇到好的故事與案例,筆者會跟大家分享。希望透過實際的案例,能夠給大家最多的幫助。

 

 

狀況:溜滑梯的50道陰影

很多孩子都愛玩溜滑梯,但是有時候都會自己開發玩法。例如不爬樓梯而從坡道「逆流而上」,跟他人爭先恐後,頭下腳上的溜下來等等,充滿「創意」的玩法。而這些創意,通常都會造成父母親的陰影。下圖是很常見的狀況:

6:17:2015 IMG_1611

 

 

 

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上圖的情境是很常遇到的。情境中的孩子約莫兩歲,這個時候,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親,你會怎麼做?

我常常聽到的父母教育模式有下列幾種:

  1. 不可以這樣爬,你再這樣爬下次不帶你來!
  2. 直接把他抓下來,禁止他爬
  3. 開罵:跟你講過幾次了,都講不聽
  4. 放任他爬,不予理會

處理方式其實族繁不及備載,這邊僅列出常遇到的模式。最常見的就是:「禁止,禁止,禁止」+「威嚇」。

 

 

單純禁止是無效的

兩歲的孩子,他的大腦正處於探索期,他想不斷的去試探各種可能性。拿溜滑梯來說,他會想要正著溜,反著溜,側著溜,連續溜。他是一個小小科學家,去做各種實驗。單純的告訴他「這個不可以」,只會加強他想要做這件事情的想法

我們來做個實驗。請看我這句話:「腦中不准想像一隻粉紅色的大象」,請問您腦中是什麼?我想應該還是一隻大象的影像吧。所以如果您對孩子說:「不准往上爬」,他腦中是不是會出現「往上爬」,「往上爬」,「往上爬」?

 

 

威嚇孩子無效

這也是經常遇到的模式。如果你怎樣怎樣,下次就不帶你來。或是如果你再這樣,我就不讓你玩等等。這個無效是因為威嚇的「後果」,沒有立即性,孩子根本無感。另外,很多時候家長的「威嚇」,並沒有真的落實。

「我下次不帶你來了」,對一個兩歲的孩子,一個不大有「未來感」的孩子,他根本不覺得這有什麼關係,他只在乎當下。另外一個常遇到的教養問題就是家庭成員對孩子教育的歧見,經常導致「威嚇」無效。很多時候父母親決定的懲罰,例如不買玩具,不准看電視等等,很快都會被其他長輩打破。在這情形之下,教養自然不容易。

 

 

您可有不同的方式

遇到孩子不照溜滑梯的「常見模式」玩耍時,有幾種策略可以採用:

 

自由嘗試。在維持安全的前提下,讓他自由的嘗試。假設溜滑梯對孩子來說有100種玩法,只要能維持安全,那就讓他玩吧!很多模式,他只是想試一試而已。嘗試過了,他就不會一直想去做一樣的事情。例如:他想從溜滑梯的下緣直接往上爬時,通常不好爬,如果他爬不上去,他自然就會放棄了,不用我們教他。

 

轉移與脫離。如果是某些有危險的方式,那我們當然要採取行動。轉移:你看其他小朋友都是這樣玩的,你要不要跟他們一樣?或者跟他說:爸爸示範一種方式,超棒的,我們一起做好嗎?(如果跟孩子的情感存摺是夠的,他會聽你的,因為你是他心目中的神)。脫離環境:如果他堅持某種很危險的玩法(高空彈跳),那就直接把他帶走吧。

 

簡短又明確的指令。兩歲孩子的腦袋是無法處理複雜指令的。他聽不懂:「溜滑梯的玩法就是要從樓梯那邊上去,然後從滑坡處下來,腳先下來,頭保持在上方」。
教導他時,要分解動作:「我們先從這邊爬上去(停頓),右腳先踏上去(停頓),扶著欄杆(停頓),換左腳(停頓)」,完成一個小指令後記得讚美他:「你好棒!我們繼續好嗎?」再來是下一個動作,依此類推。

 

 

 

結論

我們很習以為常的去「禁止」孩子。這個時候,我們要替他想,如果我們禁止他在滑坡處由下往上爬,那他該怎麼辦?我們必須引導他該怎麼做,甚至是帶著他思考這溜滑梯這樣設計,應該是要怎麼玩?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我們自己的處境。上司罵我們:你那是什麼爛提案,這樣是行不通的,然後數落你失敗的100個理由。那時我們會想什麼?大概是:「你這麼厲害,不然你告訴我該怎麼做?」然後再補他一句:不教而殺謂之虐。

 

 

希望大家的改變

下次對孩子說:你「不要」OOO的時候,請記得做一個引導的動作。讓他知道「接下來他該怎麼辦」。而不是一味的禁止,這是沒有用的。

 

引導。引導。引導

文章標籤

Mei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嬰兒誤食工業酒精致死的案例,談兒童安全,請幫忙轉載

child safety

作者:楊為傑醫師

 

 

嬰兒誤食酒精致死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甚為感慨。新聞提到父親因為玩車,所以家中備有工業酒精。為了使用方便,把酒精放在寶特瓶中,並且放在客廳中。母親泡奶時拿了寶特瓶,把酒精當水去沖泡配方奶,而導致嬰兒酒精中毒死亡。雖說我覺得這件事情疑點重重。第一:打開寶特瓶,沒聞到酒味嗎?第二:工業酒精應該會染色啊,怎麼會誤認?真正的原因還有賴檢調單位釐清就是。

但是,這也一再提醒我們,危機是無所不在的。做事情時,我們絕不能抱著「我沒這麼倒霉」的心情,因為悲劇通常是在此時發生的。

 

 

嬰兒誤食檸檬酸鈉

某年某月的某個晚上,有個孩子被帶來診間。主訴是:今天拒喝配方奶,一餵就哭鬧,拒吃。當時也想了很多原因去排除,但是身體上找不出異常,精神狀況也很好,生命徵象穩定。於是建議繼續觀察。過了幾天,家長跟我說了原因:他們當天用檸檬酸鈉清洗熱水瓶,忘了把含檸檬酸鈉的水處理掉。直接用那個水泡奶,味道很怪,所以孩子拒喝。怎麼發現的?當天家人裝水喝時發現有怪味,才想起這件事。

相信這件事情讓大家都出了一身冷汗

 

 

層出不窮的案例

以前在醫學中心守急診的時候,有一件令我終身難忘的案例。那天大約是晚上八點多吧,媽媽帶著可愛的三姊妹來到急診,主訴是誤食藥物。這很奇怪,怎麼會三個小孩同時誤食藥物呢?聽媽媽一說才覺得真是哭笑不得。媽媽說:這是姊姊平時在吃的藥物,一天一顆。但是藥物甜甜的很好吃,姊姊想起媽媽說的話:好東西要分享給妹妹。於是乎他就把一排七顆藥物,分給了兩個小妹。每個人都吃了七顆……。

當然,幸好後來都沒事,但是這樣的事情絕對是要非常注意的,萬一這次吃的是降血壓,降血糖的藥物呢?那後果絕對不堪設想

 

 

意外傷害是兒童殺手

意外傷害是兒童死因的第一名,大部份是跌落與交通事故傷害。我們不斷地強調「安全座椅」,是因為這是最重要的防護。發生交通事故時,安全座椅的使用與否,死亡率有八倍的差異。還有許多居家與出外安全的提醒。下圖是最近一個發生的事故。三歲孩子放在機車前座,車禍時,大腿骨折。

11406375_10152988220331687_2298010094563989363_o

 

 

該怎麼辦?

汽車安全座椅。從離開出生醫院的那天,就要讓孩子習慣汽車安全座椅。剛開始也許會反抗,但是習慣了,一切都會沒問題的。而汽座應該讓他面向後方,這是最安全的。我自己的孩子跟我鬧了快一年才習慣,但是這是我的堅持,絕不妥協。來自長輩的壓力也千萬要頂住,這是我們該有的堅持。

 

任何藥物/溶劑都必須妥善收藏。藥物一定要收在兒童碰不到的地方,甚至是要上鎖。而家裡的洗碗精,洗衣精,通樂等等。也都必須收藏好,絕不可放在孩子可能玩耍之處。如果這些東西放在浴廁裡面,那麼浴廁最好隨時關門。也絕不可以把這些溶劑的補充包,裝進一般的寶特瓶等等的。想想最前面工業酒精的例子……,千萬不要抱著「沒這麼倒霉」吧的心情。想想莫非定律。

 

窗戶安全。台灣目前大多數的住家都是公寓大廈,家裡的窗戶都要做好安全防護措施。每年都有孩子從窗戶跌落致死。窗戶可以上安全鎖讓他無法完全打開,或者是乾脆裝隱形鐵窗。當然,如果考量到防火逃生需求,就必須與專家一併討論。

 

安全的睡眠環境。孩子應該自己睡嬰兒床,而且必須仰睡,請參照:本篇文章,內有詳述。很多孩子是跟父母一起睡的,但是嬰兒被父母親壓死的事件,是每一年都有發生的(有新聞連結)。我衷心希望不要再有這樣的案例了。

 

餵食安全。親餵的好處在這裡不言自明。親餵的話,是不大可能出啥意外的。如果是沖泡配方奶,不管是奶粉來源,容器清潔,水質安全與溫度,都是必須被顧慮到的。提醒大家,沖泡奶粉,務必使用70度C以上的飲用水,再予以降溫。因為水跟奶粉可能都有細菌,若使用室溫的水,是有可能讓孩子被細菌感染的。最後餵食以前,務必確認溫度與「口味」有無異狀。

 

繩子跟塑膠袋。不可以讓孩子玩繩子或塑膠袋。繩子很容易把自己纏著,如果纏住脖子會有致命的危險,這個一直也都有發生意外的新聞。至於塑膠袋,孩子很喜歡把塑膠袋套頭上,所以一定要讓孩子遠離這些東西。

 

其他。要提醒的東西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推薦大家一個網站:靖娟兒童安全基金會。內有許多兒童安全的資訊。

 

 

 

我們都該更加小心

每次看到新聞我都很難過。我衷心希望這些事故,可以被預防的事故,不要再發生了。

文章標籤

Mei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知識:淺談副食品添加時機,與食物過敏

9604091_l

本文是根據美國小兒科醫學會與台灣兒科醫學會,與台灣兒童過敏醫學會的正式建議。

開宗明義先講結論:嬰幼兒應該從4-6個起開始添加副食品。而且"不需要"延後給予雞蛋海鮮等比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事實上,根據最新的研究發現,延遲給予高致敏性食物反而會讓孩子更容易過敏。

台灣是在2012年時,由兒科醫學會正式發佈的建議。根據目前最新與最紮實的證據認為4-6個月大開始給予孩子副食品,對孩子有最大的好處。

 

 

何時可以開始給副食品?

 

4-6個月是一個粗略的建議。實務上還是要看孩子有沒有準備好了。怎麼知道孩子有沒有做好準備?以下有四點可以供各位父母親參考。

  1. 頭是否可穩定的抬起來。要餵食副食品,孩子的頭部控制一定要已經很穩定,不會晃來晃去的才有辦法。
  2. 會不會對食物打開嘴巴。用湯匙把食物送上門時,可以輕碰孩子的嘴唇,看他會不會打開嘴巴。父母親也可以先示範動作給孩子看,並且鼓勵孩子。
  3. 是否能夠把副食品吞下去。吞嚥副食品對孩子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每次餵食時,他都會把東西吐出來,可能代表他還無法吞嚥該副食品。此時可以試試把食物再稀釋,調整到與母奶/配方奶近似的濃度,方便孩子吞嚥。剛開始可以比較稀一些,爾後再慢慢的提高濃度。
  4. 體重夠大了嗎?一般來說建議至少等體重長到出生體重的兩倍以上時再給予副食品。

 

 

我該怎麼餵孩子?

 

剛開始嘗試副食品時,父母親可以先示範用湯匙吃給孩子看。並且表現出很愉悅的樣子。讓他感覺到副食品是個好東西。

剛開始餵食副食品時,不要在孩子很餓的時候餵食。他會因為餓而失去慢慢吃的耐心。也不要在她大哭大鬧或者時把頭轉開時強迫餵食。請記得餵食副食品是一個逐步的過程,不需要一步登天。如果今天孩子心情不好不想吃,那今天就收工,另擇良辰吉日再戰。

最好用湯匙餵食,不要把副食品加在奶瓶中。用湯匙餵食才有辦法訓練孩子對副食品的吞嚥能力。

 

 

我該給孩子吃些什麼?

 

食物的順序並不重要。可以先吃米糊,蔬菜泥,也可以先吃肉泥。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怎麼吃最好。就依照自己家庭裡的飲食習慣給孩子吃就可以了。只要孩子能夠接受,吞得下,也沒有任何不適,那就可以。不過要注意的是所有的孩子天生的對甜食有偏好,所以盡量不要給孩子吃甜食,尤其是少給孩子吃加工過的食品。

如果是哺育母乳的孩子,記得要儘早(4-6個月大)開始吃肉類,尤其是紅肉以補充鐵質與鋅。

  • 為什麼少吃甜食?孩子是天生的甜食愛好者。如果太早給予過多的甜食,容易導致飲食不均衡。而這樣容易導致孩子將來的肥胖以及成年時期的高血壓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兩歲以前的飲食習慣會影響將來得慢性病的機率
  • 嬰幼兒因為高速發育的關係,對鐵質的需求是很大的。而鐵質最好的來源就是肉類。所以要儘早給孩子吃肉製品,以避免鐵質的缺乏。請參考另篇文章(這裏這裏這裏)。

 

 

我該怎麼幫孩子添加新的食物?

 

一次給予孩子一種新的食物。每種新的食物之間,建議間隔2-3天。每次給予新的食物之後,可以觀察孩子是否有嘔吐,腹瀉,起會癢的紅疹或眼睛嘴唇水腫(如下圖),或起了濕疹等等。

經常遇到的問題是孩子身上會起一些疹子,被誤以為是過敏。可是孩子身上的疹子可能有諸多的原因,並不是只有過敏一種可能性。所以如果孩子吃完A食物後起了一些紅疹,而懷疑對A食物過敏,此時可以先把A食物停到兩週再重新給予。除非反覆的給予後孩子都還是有起紅疹的狀況,才能比較確定孩子對該食物過敏。

偶爾會在門診遇到很可憐的孩子,就兩種東西不能吃:這個也不能吃,那個也不能吃。很多時候孩子根本沒有對那麼多食物過敏,而是看著黑影變開槍。結果孩子營養就很不均衡。這個其實應該是可以避免掉的情形。

最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其實是牛奶,但是大家反而不擔心。而其他所有的食物會引起過敏的機率都在百分之一以下。為了這個不到1%的事情,去過度擔憂,真的是一件不必要的事情。

skin rash.001

 

photo credit: Web MD  與  wikipedia 

 

 

應該禁止的食物

  1. 三歲以前不應該吃堅果類。有嗆到的風險
  2. 盡量減少給予生食(生蛋,生菜,生魚片等等)
  3. 一歲以前絕不可吃蜂蜜
  4. 高鹽度的食物,如醃漬類(蜜餞,培根等等)
  5. 少吃甜食,以減少將來肥胖與慢性病之風險
  6. 咖啡,茶等,這些對孩子的中樞神經可能有刺激性的食物
  7. 低脂產品。您沒看錯。孩子"不需要低脂產品"。不是說孩子一定要吃很油,而是孩子還在發育,過度地強調低脂對孩子的營養其實是不正確的。

 

參考資料:

  1. http://www.pediatr.org.tw/people/edu_info.asp?id=16
  2. http://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ages-stages/baby/feeding-nutrition/Pages/Switching-To-Solid-Foods.aspx
  3. http://www.pediatr.org.tw/download/嬰幼兒營養與過敏預防指引(內文).pdf
文章標籤

Mei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心得:治不好的性別與年齡歧視(刻板印象?)

HSR

身為一個奶爸,帶孩子出門的時候,除了照顧一家老小以外,還喜歡觀察這個社會。父母之間的互動,父母與孩子的互動,以及其他人與孩子的互動。發現,整個社會,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歧視」,或者說是「刻板印象」,以下分述: 

 

 

欺負媽媽

相信自己帶過孩子的媽媽都遇過類似的狀況。路上的婆婆媽媽管很寬,從懷孕開始整天說: 你現在懷孕兩件情不可以做。這個不可以,那個也不可以。

 

坐月子開始: 唉唷!你這樣月子沒坐好會怎樣怎樣,我當年就是沒坐好所以現在這樣那樣。 阿你不可以洗頭! 以後會偏頭痛!你不可以彎腰,以後會腰痠背痛!

 

帶小孩出門篇:你怎麼給他穿這麼少?阿你怎麼現在還讓他包尿布?阿你這樣帶小孩不行啦!這麼小就帶他出國,搭高鐵喔?這樣不好啦!這個帶小孩喔,就是要OOXX##,下略數萬字。

俗稱使徒來襲「歐巴桑來襲」

 

老婆大人經常被這樣的問題攻擊,有時還是純路人,見都沒見過的也愛指導一下。非常的莫名。有時候真的會覺得有的人真的管很寬……。

 

姑且不論這些煩人的狀況。這件事情更有趣的點在於:如果是夫妻倆一起出去,遇到一樣的人,或是一樣的狀況。這個時候他們多半不會發表任何評論。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呢?

 

 

 

對奶爸的刻版印象

身為一個強調家庭價值與父親參予之重要性的奶爸,自己當然是要親身實踐。所以每週都會撥出時間,讓自己可以跟孩子一對一的相處培養感情,同時也讓偉大的強者我老婆可以放風休息。

 

不管我帶孩子在外頭溜達,或者是去親子館等處,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 你今天不用上班? 你太太呢?

我相信問的人不是惡意,但是會問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帶著對父親角色的刻版印象去問的。你太太呢?–> 你是自己一個人帶小孩出來嗎?這不常見喔,你行嗎? 你不用上班? –>男人似乎就應該要在職場上拼鬥,怎麼會有時間帶小孩?

 

有時也許只是我多心,但是的確經常會遇到略帶驚訝的路人或接待者。我想可能自己一個人帶小孩出門的爸爸,真的不多吧。再加上,可能有的婆婆媽媽下意識覺得男人就是不會帶小孩,通常不會發表評論,但是有機會出手的時候,會直接干預,下指導棋。

 

 

對孩子的歧視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好動有的安靜,有的動作發展快,有的語言發展快。高矮胖瘦更是人人不同。但是很多人很愛對別人的小孩指指點點。你怎麼把小孩養得這麼瘦!他怎麼還不會講話? 他怎麼這麼皮? 他這樣跑來跑去不可以,你們要管管他!

 

在傳統上,還是把孩子歸在比較低的階級。覺得他們什麼都不會。我們大人應該要教他做這個做那個,而很少給予孩子平等與尊重。但是不要誤會,我絕不贊同放任。我覺得最好的方式是葉丙成教授所言:給他們劃一塊空間,然後讓他們自己搞,我們在旁邊看護並給予適當的引導。 

 

每個孩子都有其天賦,我們可以適當的給予引導,讓他們可以生長的枝繁葉茂。我們可以像是個園丁一般,給予生長的沃土與安全的環境,讓天賦自由。去做他最想做的事,才會做得最好,而且這樣他才會快樂!

 

 

結論

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他人對於我們的指指點點。但是我們可以提醒自己不要對別人做同樣的事。

  • 夫妻的關係是最重要的。遇到「外侮」時,一定要團結起來,千萬不要隨他人起舞而互相指責
  • 自己的孩子自己教。如果您覺得自己的做法是對的,務必堅持。若有疑問,請教專家,而非聽路人甲乙丙丁的「進言」
  • 記得被他人品頭論足的感覺。不要輕易的批評他人,因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文章標籤

Mei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兒科醫學會對於嬰幼兒退燒之建議 by 楊為傑醫師

AAP cover

剛從舊金山參加美國兒科醫學會後回來,就發現好多家長在問我「退燒藥到底安不安全?」,「聽說美國醫生都不開退燒藥?」,「小孩吃退燒藥是害了他?」。搞得我都三條線了……。

 

 

先講結論:美國兒科醫學會有對於嬰幼兒使用退燒藥的建議。Acetaminophen(台灣常用之藥物為商品名為安佳熱)與Ibuprofen(台灣之常用商品名為伊普芬)都是安全的

 

 

美國當然在很多方面領先台灣很多,那是事實。但是整天說「美國這樣,美國那樣的」,然後藉此否定其他人。這種起手式其實就是「內容農場」的水準……。

言歸正傳,我們來談談兒童發燒時怎麼辦?其實台灣兒科醫學會早有很棒的建議了,建議大家務必閱讀:兒童發燒處置建議但是既然有人提美國了,我就來提提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建議(雖然其實跟我們的差不多)

開宗明義,也跟我們的建議一樣:對於發燒,無須過度緊張,發燒不會燒壞腦袋,不會燒壞身體。而且您其實無需去治療孩子的發燒,「除非他不舒服」,或他有一些慢性疾病(心臟病,貧血,癲癇,熱性痙攣等等)。重要的是去觀察孩子的精神活力是否正常。但是如果孩子不舒服,其實你是可以治療他的,但是請注意下列事項:

 

 

再給予藥物之前您應該…

 

  • 確認室溫是涼爽宜人的
  • 減少小孩的穿著,確定他穿的「夠少」
  • 補充足夠的水分。可以買電解質水給孩子喝。注意,不是運動飲料喔!這我們講過了
  • 確定他的狀況是穩定的,沒有太「ㄍㄧㄥ」
  • 給予藥物之前,一定要諮詢醫師

 

 

該如何使用藥物幫助孩子改善症狀

 

如果想要緩解孩子的不舒服症狀,Acetaminophen與Ibuprofen都是安全並且有效的藥物。他們同時也可以使體溫下降。這邊可以看到重點:退燒藥的重點在於緩解不舒服,而不是治療溫度計上的溫度。以下有一些注意事項:

  • Ibuprofen(伊普芬),僅能使用在滿六個月以上的孩子。並且不建議在持續嘔吐或脫水時給予
  • 不可給予孩子阿斯匹靈作為退燒使用
  • 如果孩子一直在吐,或者是無法/不願意吃藥,可以考慮使用塞劑。美國有Acetaminophen的塞劑,不過台灣很少見
  • 給與藥物前,務必先諮詢您的小兒科醫師,以確認劑量是正確的

 

 

鄉親啊,美國兒科醫學會可從來沒說藥物不能給。而是建議給藥時務必讓您的小兒科醫師知道這件事。我會附上原文,大家可以參考參考。

 

再次強調,我們台灣兒科醫學會已經有很棒的指引與建議可以參考了,著實無需看老美是怎麼處理的,其實真的差不了多少。最大的差異是:有的老美醫師會跟你說這發燒沒關係,你趕快洗洗睡吧XD。

 

總之,我很不喜歡有人整天說:美國都怎麼怎麼樣。然後補槍暗批「其他醫師」。這對於社會進步毫無益處。同時,我實在很想問說那些話的人,你真的知道美國兒科醫學會在幹嘛嗎?但是我確定我知道他們是怎麼做事的,因為我也是美國兒科醫學會的成員。有圖有真相:

11115603_1052136251468910_7045654511341820684_n

 

參考資料:

  1.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issues/conditions/fever/Pages/Medications-Used-to-Treat-Fever.aspx
文章標籤

Mei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了,一不小心很容易就中暑了。不要小看中暑唷!
嚴重可是可能休克的!所以要多注意。雖然人人都有可能中暑
但是還是有一些有特別狀況(老人、小孩、有特殊及病的人等)的人要更小心唷!


一、何謂中暑?
中暑症狀?

中暑中醫又叫做「中暍」或「發痧」。長時間在烈日或高溫下,感受到暑熱或暑溼的穢濁之氣,引起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水電解質失衡,以及神經系統功能受損,出 現頭昏、眼花、頭痛、乏力、四肢發麻、耳鳴、噁心、嘔吐、胸悶、心悸、高熱、口渴、大汗、神昏說夢話、抽搐、昏迷等症狀,如不及時救治,有生命危險。中暑是因為長時間在烈日下曝曬,或是處於高溫、不通風的環境中,使得身體超出所能負荷的極限,而出現的一種急性反應。如果您發現自己或週遭的友人出現呼吸急促、暈眩、嘔吐、高燒、無汗、皮膚發疳或有出血小紅點等症狀時,應立即到陰涼通風處,並且用溼冷毛巾擦拭全身,以促使血液循環,幫助加速降溫。此外,常見的傳統民俗療法(如刮痧、推拿等),對中暑的舒緩確實也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喔。

※中暑的種類可大致分四類:

* 熱失神:

原因 _ 在直射日光下長時間照射的情況下睡醒。由於流汗引致的脫水和末端血管的擴張,全身的血液循環降低而導致。

症狀 _ 意識在突然之間消失。體溫比平常高,明顯地流汗。

 熱疲勞:

原因 _ 水分和鹽分的補給趕不上到大量的流汗,形成了脫水症狀的時候發生。

症狀 _ 皮膚寒冷、明顯流汗、直腸溫上升至 39 ℃ 等。

* 熱痙攣:

原因 _ 大量流汗後只補充水分,鹽分和礦物質不足時發生。

症狀 _ 突然有痛性痙攣和肌肉痛、硬直的產生。體溫比平常高,明顯地流汗。

* 熱射病:

原因 _ 下視丘的溫熱中樞受到障礙,體溫調節機能喪失時發生。

症狀 _ 產生高度的意識障礙,體溫上升至 40 ℃ 以上,不明顯地流汗,皮膚乾燥。

 

※是感冒還是中暑 ?

◎中暑:身體發熱、煩躁不安、易怒、口乾舌燥、出汗不易、頭暈腦脹、精神不佳、全身無力、沒有食慾、尿少尿濃、鼻出血等暑邪傷人的症狀,表現出來的病症是「悶燒」。

◎感冒:感冒的症狀有很多,如咳嗽、發燒、頭痛、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和喉嚨痛等 。 

 

※中暑症狀與熱感冒類似 ! 熱感冒的症狀如何 ?

◎覺得自己身體發燙,傍晚後體溫升高。

◎頭痛、頭昏,尤其是早上起床時。

◎不易入睡    

◎ 沒有胃口    

◎ 全身痠痛

◎喉嚨乾痛、沒力氣。

◎流清鼻水,但不嚴重。

 

※哪些人容易中暑?

臨床觀察發現,以下幾類人容易中暑:

嬰幼兒:嬰幼兒的各系統發育不夠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較多,對散熱不利。

孕産婦:因為懷孕或産後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長期逗留在通氣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就容易中暑。

老人:由於皮膚汗腺的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的衰退,導致體質較弱的老年人散熱功能降低而易中暑。

心血管病患者:炎熱天氣會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者,他們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積蓄,所以容易中暑。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雖然熱量已經積蓄在體內,但病人的自覺症狀卻出現得較晚,容易中暑。

感染性疾病患者: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使人體産生內源性致熱原而作用於下丘腦産熱中樞,使機體産熱增強,還可使機體釋放大量的兒茶酚胺類物質進入血液,導致血管痙攣收縮,影響散熱,引發中暑。

營養不良者:營養不良的人因為營養素的缺乏導致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還容易反覆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導致中暑。

某些服藥者:服用抗組織胺藥、抗膽鹼藥、安眠藥等的人也會血管收縮,使體溫調節中樞發生障礙,容易中暑。

 

二、中暑的預防和注意事項:

預防中暑應遵守「躲太陽」、「補水分」、「勤防曬」、「要通風」4要訣。

另外以下幾點也要多注意:

1.大量飲水、隨時補充水分。在高溫天氣,不論運動量大小都要增加液體攝入。不要等到覺得口渴時再飲水。對于某些需要限制液體攝入量的病人,高溫時的飲水量應遵醫囑。並儘量避免飲酒。在進行會為內臟﹝例如:胃﹞帶來負擔的運動前,盡可能攝取更多的水分。可以用2000c.c.的寶特瓶裝滿白開水,加入1小湯匙的鹽,隨時喝水以預防脫水。

2.注意補充鹽分和礦物質。酒精性飲料和高糖分飲料會使人體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溫時不宜飲用。同時,要避免飲用過涼的冰凍飲料,以免造成胃部痙攣。

3.少食高油高脂食物,減少人體熱量攝入。

4.穿著質地輕薄、寬鬆和淺色的衣物、撐傘戴帽。

5.盡量在室內活動。上午10時至下午2時要躲太陽。如條件允許,應開啟空調。如家中未安裝空調,則可以借助商場或圖書館等公共場所避暑。使用電扇雖能暫時緩解熱感,然而一旦氣溫升高到32.2攝氏度(90華氏度)以上,電扇則無助于減少中暑等高溫相關疾病的發生。洗冷水澡或者打開空調對人體降溫更加有效。

6.外出時,應涂擦防曬值SPF 15及以上的UVA/UVB防曬劑,戴上寬檐帽和墨鏡,或使用遮陽傘。

7.出行應盡量避開正午前後時段,戶外活動應盡量選擇在陰涼處進行。

8.高溫時應減少戶外鍛煉。如必須進行戶外鍛煉,則應每小時飲用2-4杯非酒精性冷飲料。運動型飲料可以幫助補充因汗流失的鹽分和礦物質。

9.如高溫時駕車出行,離開停車場時切勿將兒童和寵物留在車內。

10.雖然各種人群均可受到高溫中暑影響,但嬰幼兒、65歲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以及心臟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發生危險,應格外予以關注。對于這些高危人群,在高溫天氣應特別注意,及時觀察是否出現中暑徵兆 

11.保持充足睡眠。 

12.工作與休息取得適當平衡。

 

 

三、中暑怎麼辦中暑的急救方法?

A、一般急救原則

※中暑的急救方法如下:


    1.一般處理:速將患者移臥陰涼通風的地方,鬆解衣物,首先用溫毛巾敷頭部、擦全身、再用冷水敷頭部,用冷水或用50%酒精擦全身(勿遺漏關節),再服 冷開水、淡鹽水或西瓜汁等。

    2.針灸療法:用毫針(或不鏽鋼製縫衣新針),刺十宣穴(十隻手指端),並放血,然後刺人中、百會、湧泉穴,很快能夠得到緩解。有痙攣抽搐現象的重度患 者,上肢痙攣,可用曲池、合谷瀉熱,下肢抽搐,可用委中、承山瀉熱。高熱可在大椎放血瀉熱,或加崑崙穴導熱下行。若因高熱引起的神智不清、胡言亂語、喘促 氣急、面色潮紅的暑厥患者,除了人中加強刺激,十宣放血外,可用三稜針在委中(膕中)放血,很快就能復元。如出現昏迷不省人事、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四肢 厥冷、脈微欲絕的虛脫現象,不可採用刺血、放血等瀉法,應該灸關元、氣海或肚臍,溫熱丹田,才能回陽救逆,並急服糖水、鹽水。

    3.刮痧療法:用硬幣或光滑瓷湯匙,蘸沙拉油或蛋清,在脊柱兩側、肋間、胸骨、肘窩、腋下,自上而下,自背部向胸前刮之,先輕後重,以刮出紅紫色出血斑點 為原則,是民間較普遍的方法。

    4.冷鹽水灌腸:用冷水加食鹽30克,溶解後灌腸,通熱通便,也可達到退燒、止痙、甦醒的功用。

    重度中暑患者如無急救經驗必須立即送醫,在送醫途中仍應視狀況予以急救,以免滋生意外。

應注意的要點如下:

1.避開烈日。

2.多喝水。

3.喝稀釋的電解質飲料。

4.避免以鹽錠劑補充鹽分。

5.避免酒精。

6.避免咖啡因。

7.勿抽煙。

8.慢慢適應氣溫的轉變。

9.從事戶外活動應放慢速度。

10.過於炎熱時可以冷水沖淋頭部及頸部,當水分蒸散時可幫助散熱。

11.中暑可能在連續幾天內逐漸地虛脫,如有體重在數天內直線下降的情況,應加以留意。

12.戴帽子可減緩頭頸吸熱的速度,特別是禿頭或逐漸禿頭的人。

13.勿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輻射熱,通風的汗衫反而有消暑的作用。

14.選擇淺色的衣服,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為透氣。

15.一旦中暑,請為患者潑水,將患者移到有冷氣的地方,如果患者意識清楚,則給予補充水分,再以冷毛巾濕敷患者。

 

B、嬰幼兒中暑的急救

(圖: 網路)

孩子如果太熱,而且又喪失調節身體溫度的功能的話,就可能會中暑。中暑的確是危及生命的一種緊急情況,而且又很容易發生在幼童身上。
舉例來說,在大熱天之下把嬰兒或是小孩留在車子裡,即使打開一點窗戶,孩子也可能會中暑。(的確有孩子因為這樣而喪失性命的。)
孩子中暑的時候,體溫可能升到攝氏四十度或是更高。你可能注意到的其它現象有:
●     雖然他很熱,可是他可能不會流汗。(這是中暑最典型的現象之一。)
●     他的皮膚會發紅、發熱,而且乾燥。
●     他會失去方向感,而且昏昏沈沈的。甚至於陷入昏迷狀態。
孩子中暑的時候,你必須做的第一件事是,立即向醫療機構求援,然後儘快讓孩子的溫度降低:
●     把孩子泡在冷水裡,或是讓他用冷水淋浴。(但是絕對不要用冰塊或冰水。)假如做不到這一點的話,用水管淋,使他涼快些也可以。
●     你可以把他包在冷毛巾或是布裡,或是用海棉沾冷水替他擦拭。
●     要記得使他的頭部保持涼快。
●     你以可以用冷氣或是電扇使孩子的體溫降下來。(假如家裡沒有這些設備,讓孩子待在最涼的房間裡。)
●     儘快地讓孩子的體溫降下來,但是要小心不要降的太低或是凍到他!等他的體溫降到攝氏三十八點九度就停止,然後繼續觀察他,看看他的體溫是否自然的下降。假如他的體溫再度上升,你再恢復前述降低體溫的動作。記得要儘快向醫院求援!

建議懷疑嬰幼兒中暑時,應遵守以下十項原則處理:

(1)即時往陰涼地方
(2)維持呼吸道通暢
(3) 脫去多餘衣物
(4)以空調降低環境溫度
(5)以涼濕巾擦拭全身
(6)以涼水浸泡全身
(7)多飲用含葡萄糖電解質的水分
(8) 頸部/腋下/鼠膝部放置冰塊
(9)在皮膚高熱的地方貼上退熱貼促進局部散熱。
(10)應該立即求醫診察,以確認有無其他併發症或疾病。

 

(圖:網路)

※預防嬰幼兒中暑的建議

大家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一些容易造成夏日中暑的環境與氣候危險因素,家長應在平時照顧中要小心謹慎的注意。
以下舉出各項預防性建議:

(A) 環境調整  不要讓寶寶長時間在強烈陽光下曝曬,也不要在無冷氣的密閉車內;維持環境通風、保持適宜溫度;室內應有適當空調與濕度(較適合嬰幼兒的溫度建議約在攝氏20-24度之間);中午到下午三點的高溫時不讓寶寶到戶外活動,並每15分鐘就讓寶寶休息一下。

(B)皮膚照顧  居家平時不要把寶寶包裹太多或太緊。穿衣時也以寬鬆的棉質衣物為首選。穿淺色衣服,一般以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為透氣。夜間的棉被應以輕薄為原則,並且不要使用腹圍包裹住。外出時選擇涼爽舒適的衣著或帽子、陽傘等配件。另外,外出時需要塗抹適宜的防曬乳液。悶熱天氣應該勤於多擦拭汗水以及洗澡。

(C)水分攝取  養成多喝水好習慣,常提醒定時飲水而非口渴時再喝,注意水份(或液體)的給予(尤其發燒或腹瀉時),平時就要準備適合的液體飲料(如嬰幼兒專用葡萄糖電解質溶液),多食用清熱消暑的蔬果(如西瓜、水梨、綠豆湯等)。

(D)其他  不要把寶寶衣物包裹太緊以免妨礙出汗;應準備防暑用具如遮陽傘;在戶外活動時,可以在寶寶肌膚較容易發熱處貼上退熱貼,感覺較舒適且可預防中暑情況發生,此外,在陽光曝曬一段時間後,亦可幫寶寶貼上退熱貼以幫助肌膚的散熱,出外活動回家後多多給予溫水澡浸泡,以促進身體熱度的排出。

 

 

四、中暑患者應需特別注意的飲食原則:

中暑之後,人體非常虛弱,在恢復過程中,須選擇吃較為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而補充必要有水分及電解質也是很重要的喔。此外,中暑後的飲食亦有不少禁忌,其分述如下﹕

1.切勿過分進補:

中暑之後,患者體溫仍比正常人略高,雖然此刻患者體質已明顯虛弱,但也不能隨便以吃補藥來養身,因為若過早進補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使已經逐漸消退的暑熱又復燃。  
  
2.避免辛辣及油膩飲食:

針對中暑的患者,除了應給予適當的休息之外,切記勿食用辛辣、油膩且難消化的食物,因為吃了辛辣、油膩的食物之後,會加重腸胃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於腸胃道,而間接地造成大腦的血液減少,此刻人體會感到疲倦感加重,反而會更加引起腸胃的消化障礙。

3.勿大量飲水:


中暑患者應採用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而切勿狂飲猛灌飲水。因為若大量喝水,不僅會沖淡胃液而影響消化之外,而且還會使得體內電解質不平衡,而引起嚴重的熱痙攣現象。

4.勿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患者大多腸胃虛弱,若大量食用生冷及寒性的食物,將會導致腸胃機能的傷害,嚴重者將會出現腹瀉、腹痛的現象。



五、常見消暑的飲食方法:

1.綠豆湯:本草備要記載:「綠豆味甘、性寒,能入心、胃兩經,具有清熱消暑、利尿消種、潤喉止渴及明目降壓之功效,對於中暑、咽喉炎、瘡癤等有較好療效。」因此,綠豆常被民間用來當作消暑的食品。但綠豆性寒,低血壓患者及正逢生理期的女性不宜食用。

2.仙草:味甘、淡,性寒。清熱利濕,涼血解暑,中醫古籍記載,主治中暑,急性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感冒等。

3.西瓜:西瓜果肉有清熱解暑、解煩渴、利小便、解酒毒等功效,用來治一切熱症、暑熱煩渴、小便不利、咽喉疼痛、口腔發炎。西瓜是最自然的天然飲料,而且營養豐富,對人體益處多多,但西瓜優點雖然很多,但若大量或長期食用,其副作用也不可輕忽。

4.鮮藕汁:鮮藕汁能清熱解煩,解渴止嘔,若將鮮藕洗淨切片,加適量糖,煎湯代茶飲,可以去熱消暑,可謂之避暑良方。切記!食用蓮藕時,要挑選外皮呈黃褐色,肉肥厚而白,如果發黑,有異味,則不宜食用。

5.苦瓜汁:味苦、性寒,清暑滌熱,明目,可解毒。此外苦瓜營養價值甚高,維生素C含量豐富,更有生物類黃酮,可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保護心血管,多吃有助降血壓及血膽固醇;其實鮮榨的苦瓜汁不苦,若苦瓜汁冰過後,更是消暑聖品,若真的怕苦者可加點蜜糖調味。但需注意苦瓜性寒,凡虛寒體弱患者,須慎食之。

6.冬瓜湯:中醫認為,冬瓜味甘而性寒,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清胃降火及消炎之功效。此外,冬瓜含有較多的蛋白質、維生素B1、B2,及維生素C,其中又以維生素B1,可促使體內醣類代謝反應,所以,喝冬瓜湯還有助於減肥喔。

7.酸梅:生津止渴。但因性酸收斂,感冒時不要吃,以免影響外感病邪的清除。

8.荷葉:清涼解暑、生津止渴。

9.黃瓜:清熱利水。

10.番茄:生津止渴。

11.洋菜:解暑、潤燥通便。 

六、消暑食譜

冬瓜薏仁湯

材料:冬瓜1斤、薏苡仁(大薏仁)5錢至1兩、芡實3錢

作法:
1.薏苡仁、芡實洗淨,加入4至5碗水,浸泡半小時。
2.冬瓜連皮、留瓜仁,洗淨,切塊。
3.先煮薏苡仁和芡實,用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煮至半熟後,加入冬瓜同煮。煮到冬瓜、薏苡仁及芡實熟,加適量鹽調味。

說明:冬瓜肉清熱利水、消暑去濕,有助於減重瘦身。冬瓜皮利水消腫、清熱。冬瓜仁(冬瓜子)清肺熱、化痰、排膿、潤澤肌膚。薏苡仁健脾利濕、清熱排膿。芡實補脾去濕、益腎固精,有收斂、滋養、強壯的作用。

備註:大劑量薏苡仁可能導致流產,孕婦勿食。

消暑茶

材料:藿香6克、佩蘭6克、荷葉6克、蘆根10克、薄荷3克

作法:
1.沖泡法:所有藥材切碎,共為粗末,放置杯內。加入適量沸水沖泡15分鐘,加蓋蓋好,取藥液飲用。(一般可沖泡二至三次)
2. 煎煮法:所有藥材加入3至4碗清水,浸泡15分鐘。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約煎煮15分鐘。去渣後,分次飲用。 

七、中暑的中醫療方

中暑在中醫上之治療,分為下列幾點:

    (1)中藥治療:當有中暑症狀,如疲勞、倦怠、身熱、噁心、腹瀉、
    食慾不振出現時,可以中藥調理治療,治則以清心利小便、清暑袪熱、養陰生津為主,方劑如六一散、香薷飲、清暑益氣湯、三仁湯等,,但應由專業中醫師辨証施治。

    (2)針灸治療:除了以中藥調理外,穴位針灸按摩也可以緩解中暑症狀。可取後頸部大筋兩旁凹陷與耳垂平行處的風池穴,或是嘴唇正下方的凹窩承漿穴,以及手掌根部末端圓形小骨前方凹陷處的神門穴,施以針灸或柔和按摩,有助於放鬆頸肩部肌肉,減輕頭暈頭痛,生津止渴,緩解緊張。

    (3)刮痧治療:〝痧〞是身體內部有疾病在身體外部皮膚上的表現:,刮痧就是以物理的方式將它刮出來,民間常用刮痧來治療中暑及筋骨酸痛,非常有療效,但是刮痧仍有副作用存在(因限於篇幅,待下次以專文論之) ,若施行不當,輕則使症狀加重,重則會造成皮膚破損,甚至蜂窩性組織炎,故一般不建議DIY,應以在正統醫療場所為之。

    (4)藥膳調養,以下提供幾帖茶飲參考:

        1.生脈飲:沙參5錢、麥冬5錢、甘草1錢、五味子2錢、黃耆5錢,煎煮茶飲700CC,可生津、止渴、補氣。

        2.香薷飲:香薷3錢、綠茶2錢,開水200CC沖泡,可發汗解暑,行水散濕,可治療頭疼、瀉泄、腹痛。

        3.金銀花茶:金銀花3錢、甘草1錢,開水200CC沖泡,可清熱、解毒,預防夏季感冒及中暑。

        4.仙草鳳尾茶:仙草1兩、鳳尾草5錢、紅骨蛇5錢,煎煮茶飲700CC,可適合昏昏欲睡,沒精神、身熱、口渴等症狀。

        5.日常飲食可適量飲用綠豆薏仁湯、冬瓜湯、蓮藕湯等,均有清暑利濕的效果。



資料引用:

 中暑食物宜慎選,吃出清涼又消暑!--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

 夏日消暑餐 祛濕又止渴

 http://tw.dir.yahoo.com/health/disease/Heatstroke/

 夏日殺手-中暑的中醫處理-漢銘醫院

 http://tw.myblog.yahoo.com/jw!1c2Mm8ybExK_VTIr2MoVQadDQw--/article?mid=4850

 http://www.employees.org/~ktsai/misc/www.slimall.com.tw/baby+life/bl09.htm

 原來兒童比大人更容易中暑!

 哪些人易受中暑青睞

 衛生部發布高溫中暑預防知識要點

 是感冒還是中暑 ? 要怎麼分清楚 ?

 ,,
文章標籤

Mei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風急救法" ,"中風急救法","中風急救法"

患了中風,腦部的微血管,會慢慢的破裂,
遇到這種情形,千萬別慌,患者無論在什麼地方…
«不管是浴室、臥房或客廳。»,千萬不可搬動他

 

因為,如果移動,會加速微血管的破裂。
所以要先原地把患者扶起坐穩以防止再摔倒,這時才開始 【放血】。
家中如有專為注射用的針,當然最好,
如果沒有,就拿縫衣用的銅針,或是大頭針,用火燒一下消毒!

 

就在患者的十個手指頭尖兒

«沒有固定穴道,大約距離手指甲一分之處。»

刺上去,要刺出血來 【萬一血不出來,可用手擠。】,

等十個手指頭都流出血來 «每指一滴»,

大約幾分鐘之後,患者就會自然清醒!

 

如果嘴也歪了,就拉他的耳朵,把耳朵拉紅,

在兩耳的耳垂兒的部位,各刺兩針,也各流兩滴血,

幾分鐘以後,嘴就恢復原狀了。

 

 

 

等患者一切恢復正常感覺沒有異狀時再送醫,就一定可以轉危為安,

否則,若是急著抬上救護車送醫,經一路的顛跛震動恐怕還沒到醫院,

他腦部微血管,差不多已經都破裂了。

 

萬一能夠吉人天相,保全老命,能像孫院長,容得勉強行動,那得要靠祖上的庇蔭了。

放血救命法,是住在新竹的中醫師夏伯挺 先生說的。

且是經自己親身實驗,敢說百分之百有效。

 

大概是民國六十八年我在台中逢甲學院任教,

有天上午,我正在上課,一位老師跑到我的教室上氣不接下氣的說:『劉 老師快來,主任中風了!』。

我立刻跑到三樓,看到陳幅添主任,氣色不正,語意模糊,嘴也歪了,很明顯的是中風了。

立即請工讀生到校門外的西藥房,買來一支注射用的針頭,就在陳主任十個手指頭上直刺。

等十個手指尖兒都見血了 «豆粒似的一滴»。

大約幾分鐘以後,陳主任的氣色就變過來了,

兩眼也有神了,只有嘴還歪著,我就拉搓他的耳朵,使之充血,等把耳朵拉紅,

就在左右耳垂之處,各刺兩針,待兩耳垂都流出兩滴血來,奇蹟就出現了!

大約不到三五分鐘,他的嘴形,恢復正常了,說話也清清楚楚了。

讓他靜坐一陣子,喝了一杯熱茶,才扶他下樓,開車送到惠華醫院,

打一罐點滴,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就出院回學校上課了。

一切照常工作,毫無後遺症。

反觀一般腦中風患者,都是送醫院治療時,經過一路震盪血管急速破裂,

以致多數患者一病不起,所以腦中風,在死因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

其最幸運者,也僅能保住老命,而落得終身殘廢。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病症。

如果大家都能記住這 «放血救命»的方法,立刻施救,在短短時間它能起死回生,

而且保證百分之百的正常。

 

這個急救法,希望大家告訴大家。那腦中風,在死因排行榜上,就可以除名了。

 

文章標籤

Mei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知識:關於缺鐵的基礎知識篇

22138632_ml

這次的育兒知識,要談談缺鐵的問題

最近很多媽媽們關心起鐵質缺乏的問題,但是缺鐵是個大哉問,一篇文章寫不完的。因此筆者會寫一系列的文章來探討鐵的問題。第一篇就是要討論關於鐵質的基礎知識與其廣泛性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有調查過全世界營養素缺乏的情形。其中缺鐵的問題名列第一。不管是在已開發國家或者是未開發國家,都有缺鐵的問題。差別在於盛行率高低與嚴重度差別。顏色越深,表示該國家缺鐵的情形越嚴重。

1000px-Iron-deficiency_anaemia_world_map_-_DALY_-_WHO2002.svg

 

圖片來源

台灣也是有缺鐵的問題。特別是19-50歲的女性,因為生理期失血的關係,缺鐵比例超過20%。生育年齡婦女缺鐵的比例也是20%左右。由此可知,即便在營養不缺乏的台灣,還是有很多人缺乏鐵質。下圖是台灣的資料。可惜10歲以下孩童的資料是缺乏的。

台灣缺鐵比例

 

上圖來源

鐵在我們的身體中,扮演哪些重要的角色?那缺鐵會有哪些問題產生?

鐵在我們的身體中,扮演著小兵立大功的角色。其主要功用為

  1. 血紅素合成的重要元素。嚴重的缺鐵,一定會貧血
  2. 影響腦神經的發育與功能。胎兒與嬰幼兒時期,是腦神經發展最重要的階段。缺鐵孕婦的胎兒與缺鐵的嬰幼兒,其腦神經的功能會受到一輩子的影響。缺鐵的孩子,其心智發展會明顯的較差,情緒不穩等等問題。
  3. 強化免疫功能。免疫細胞內利用含鐵酵素製造殺菌用的自由基。缺鐵的孩子,其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比較高。

要再次強調的是:缺鐵不一定會產生貧血。身體會犧牲腦部的發育去盡可能地維持血紅素的製造。所以,即便沒有貧血,還是有可能已經有缺鐵之情型。而如果真的產生了缺鐵性貧血,那麼表示缺鐵的程度已經很嚴重而且已經維持一段時間了。

哪些人容易缺鐵?

在成長快速的階段對鐵的需求量增多,因為要合成體組織與血球。所以嬰幼兒和兒童、青少年男女、孕婦都是容易缺鐵的高風險群。而素食的人口因為即便飲食均衡,但是因為攝取的多數較不容易吸收的鐵質,所以素食者也是缺鐵的高危險群。

  1. 孕婦:懷孕期鐵的需求量相當龐大。用於製造紅血球,並且維護組織生長,而且還要彌補生產時的失血。整個孕期全程大約需要1000毫克,尤其以懷孕後期需求最多(此時也是供應給寶寶儲存鐵質的關鍵時刻)
  2. 4-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如果是足月兒,媽媽提供的鐵質大概夠用4-6個月。在4個月後,如果副食品吃的不夠,又不是喝有特別添加鐵質的配方奶的話,就容易產生缺鐵之情形。
  3. 育齡女子:從有月經開始,就會開始固定失血。因此是缺鐵的高度危險群。此一情形要一直到停經後才會改變。

 

結論:

缺鐵會導致許許多多的問題,尤其以對嬰幼兒的影響為最。本部落格主要關心的對象是媽媽與孩子。基本上這兩個族群都是缺鐵的高危險群。所以希望透過本篇文章,喚起大家對這缺鐵的注意。

如何補充鐵質,請參考另篇文章

嬰幼兒缺鐵的問題,請參考這裡

參考文獻:

  • http://zh.wikipedia.org/wiki/人類鐵代謝
  • http://aapnew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0/10/05/aapnews.20101005-1.full?rss=1
  • http://nutrition.bioagri.ntu.edu.tw/ntu_nutrition_new/building_7/fe.aspx
  • http://www.mayoclinic.org/healthy-living/childrens-health/in-depth/iron-deficiency/art-20045634?pg=2

 

文章標籤

Mei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知識:關於缺鐵的基礎知識篇

22138632_ml

這次的育兒知識,要談談缺鐵的問題

最近很多媽媽們關心起鐵質缺乏的問題,但是缺鐵是個大哉問,一篇文章寫不完的。因此筆者會寫一系列的文章來探討鐵的問題。第一篇就是要討論關於鐵質的基礎知識與其廣泛性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有調查過全世界營養素缺乏的情形。其中缺鐵的問題名列第一。不管是在已開發國家或者是未開發國家,都有缺鐵的問題。差別在於盛行率高低與嚴重度差別。顏色越深,表示該國家缺鐵的情形越嚴重。

1000px-Iron-deficiency_anaemia_world_map_-_DALY_-_WHO2002.svg

 

圖片來源

台灣也是有缺鐵的問題。特別是19-50歲的女性,因為生理期失血的關係,缺鐵比例超過20%。生育年齡婦女缺鐵的比例也是20%左右。由此可知,即便在營養不缺乏的台灣,還是有很多人缺乏鐵質。下圖是台灣的資料。可惜10歲以下孩童的資料是缺乏的。

台灣缺鐵比例

 

上圖來源

鐵在我們的身體中,扮演哪些重要的角色?那缺鐵會有哪些問題產生?

鐵在我們的身體中,扮演著小兵立大功的角色。其主要功用為

  1. 血紅素合成的重要元素。嚴重的缺鐵,一定會貧血
  2. 影響腦神經的發育與功能。胎兒與嬰幼兒時期,是腦神經發展最重要的階段。缺鐵孕婦的胎兒與缺鐵的嬰幼兒,其腦神經的功能會受到一輩子的影響。缺鐵的孩子,其心智發展會明顯的較差,情緒不穩等等問題。
  3. 強化免疫功能。免疫細胞內利用含鐵酵素製造殺菌用的自由基。缺鐵的孩子,其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比較高。

要再次強調的是:缺鐵不一定會產生貧血。身體會犧牲腦部的發育去盡可能地維持血紅素的製造。所以,即便沒有貧血,還是有可能已經有缺鐵之情型。而如果真的產生了缺鐵性貧血,那麼表示缺鐵的程度已經很嚴重而且已經維持一段時間了。

哪些人容易缺鐵?

在成長快速的階段對鐵的需求量增多,因為要合成體組織與血球。所以嬰幼兒和兒童、青少年男女、孕婦都是容易缺鐵的高風險群。而素食的人口因為即便飲食均衡,但是因為攝取的多數較不容易吸收的鐵質,所以素食者也是缺鐵的高危險群。

  1. 孕婦:懷孕期鐵的需求量相當龐大。用於製造紅血球,並且維護組織生長,而且還要彌補生產時的失血。整個孕期全程大約需要1000毫克,尤其以懷孕後期需求最多(此時也是供應給寶寶儲存鐵質的關鍵時刻)
  2. 4-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如果是足月兒,媽媽提供的鐵質大概夠用4-6個月。在4個月後,如果副食品吃的不夠,又不是喝有特別添加鐵質的配方奶的話,就容易產生缺鐵之情形。
  3. 育齡女子:從有月經開始,就會開始固定失血。因此是缺鐵的高度危險群。此一情形要一直到停經後才會改變。

 

結論:

缺鐵會導致許許多多的問題,尤其以對嬰幼兒的影響為最。本部落格主要關心的對象是媽媽與孩子。基本上這兩個族群都是缺鐵的高危險群。所以希望透過本篇文章,喚起大家對這缺鐵的注意。

如何補充鐵質,請參考另篇文章

嬰幼兒缺鐵的問題,請參考這裡

參考文獻:

  • http://zh.wikipedia.org/wiki/人類鐵代謝
  • http://aapnew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0/10/05/aapnews.20101005-1.full?rss=1
  • http://nutrition.bioagri.ntu.edu.tw/ntu_nutrition_new/building_7/fe.aspx
  • http://www.mayoclinic.org/healthy-living/childrens-health/in-depth/iron-deficiency/art-20045634?pg=2

 

文章標籤

Mei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知識:為何孩子這麼盧?漫談幼兒溝通技巧 by楊為傑醫師

5:13:2015 11242661_l

「OOO,你再不聽話,我要帶你回家了喔!」,「XXX,我數到三,你再哭要打打了喔!」,「這裏很多人在看,不准哭!」,「你再不乖,我要帶你去給醫生打針喔!」。這是筆者在百貨公司或餐廳時,經常聽到的對話。理智快要斷線的父母,被哭鬧的孩子折騰得不知該如何是好……。

 

家有幼兒的父母親,想必也會對上述場景頗為熟悉。孩子的情緒說來就來,又講不聽,而父母親往往也覺得挫折。這到底該怎麼辦呢?

 

 

兩三歲的孩子很盧?

西方人愛說:「Terrible two, horrible three」,意思是:「可怕的兩歲,恐怖的三歲」。我覺得還頗為貼切。這個年紀的孩子越來越有自己獨立的想法與脾氣,但是他又不會自己處理情緒,只會把情緒宣洩而出。於是當遇到不順心的時候,往往就容易產生大吵大鬧的狀況。這是因為他的情緒中樞超越了理性而主導了他的行為。

 

 

情緒中樞:邊緣系統

請見下圖。人的情緒中樞位在大腦中的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這是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有的系統,但是越高等的哺乳類動物,其邊緣系統佔腦部的比例越低,表示其越不容易受到情緒的控制。而越高等的動物,其掌管理性的大腦皮質也越發達。人類腦部的發展是由下而上的(腦幹–>邊緣系統–>大腦皮質)。剛出生後,最重要的求生要件就是呼吸與心跳,這是由腦幹所控制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情緒開始慢慢出現,但是此時掌管理智的大腦皮質發育還未成熟。所以在某個階段,會經常發生孩子情緒爆衝的事件。這不是他的錯,這是他的大腦還不夠成熟,還無法控制他自己的情緒。而父母親的角色,可以扮演好他情緒的導師,帶領他面對情緒,擁抱情緒,掌控情緒。

brain

上圖來自:這裏

 

 

如何引導孩子的情緒?

 

1. 情感存摺

天字第一號最重要的事:累積彼此的情感存摺。如果要孩子願意聽你講,願意相信你是為他好。最重要的就是看彼此的「感情存款」深不深厚,特別是在有衝突的時候。打個比方喔:如果父親血型是A,母親血型是O,理論上小孩的血型會是A或O。但是如果此時小孩血型驗出來是B…。感情深厚的夫妻會是這麼對話:「你的血型記錯了吧!檢查一下吧」。但是如果夫妻的感情存款不多,是不是很有可能越描越黑呢?

要怎麼累積跟孩子的「感情存款」?最好的方法就是陪他。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吃飯,一起睡覺,一起經歷喜怒哀樂。跟夫妻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其實也類似。

 

 

2. 少用負面情緒引導

切勿以暴制暴。盡量不要動手打孩子。因為根據研究,越是打小孩,則這個小孩以後越容易用暴力去對他他人,因為父母親讓他知道「打人是有效的」。也不要用恐懼,威脅的方式去跟孩子對話。例如:你再這樣,警察會把你抓走等等的。因為負面的情緒誘導,會不斷去加強孩子的負面情緒,這對他長期的情緒發展來說,不是好事。

 

 

3. 堅定且簡短的要求

如果孩子在大吵大鬧時,父母要跟他溝通。並不是用更大的聲音去壓過他,反而可以用簡短並且冷靜的片語跟孩子溝通。例如:孩子不穿鞋時,您可以堅定但是溫和的說:「請你穿鞋」,並且冷靜的不斷重複,直到完成動作為止。孩子情緒激動時,是聽不懂複雜的要求的,所以此時務必簡短,並且不斷地重複要求,讓孩子能夠理解您的堅持。而跟孩子說話時,一定要眼神對著他,他會比較把您講的話當一回事!

 

 

4. 倒數計時

包括我們自己,都不喜歡被突如其來的事情打斷。看卡通不想被中斷,我們回Line回到一半被叫去吃飯大概也會很煩。所以,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其實可以事先告知孩子接下來的行程。例如:「這個卡通結束後要出門嚕」,「我們再跑一圈就要回家嚕」。事先告知+慢慢引導,會是比較好的方式。

 

 

情緒是很複雜的心智運作,也受到基因,彼此的關係,天氣,身體狀況等等的影響。其實很難吾道一以貫之。事實上,教養孩子這件事情也是在磨練父母親的EQ。很多事情都要遇到來慢慢想辦法,才會越來越有經驗的。但是把握這幾個原則,遇到問題時反覆思考最佳解法,我們一定可以培養出高EQ的孩子的!

 

文章標籤

Mei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知識:如何攝取足夠的鐵質

上篇文章中,我們了解到了鐵的重要性與缺鐵的普遍性。本篇文章主要是要說明如何攝取足夠的鐵質。

我們到底需要補充多少鐵質?

台灣的建議攝取量建議如下:

鐵質建議攝取量

 

圖片來源

大家可以看到,懷孕或者是正在哺乳的媽媽,是需要很多的鐵質的。

哪些是富含鐵質的食物呢?

請參考下圖

含鐵的食物

 

圖片來源

這個表格包含了超級多種的食物,相信一定會有幾種是您愛吃的。細心的朋友也許會發現上面的表格有特別強調"血鐵質豐富“的食物。為什麼要特別強調呢?

這是因為各種食物中,因為鐵存在的方式不同,所以對於鐵的吸收率並不相同。吸收率比較高的(或者稱之為高品質的鐵來源)就是"血鐵質"。也請參見下圖表格的說明:

同樣是鐵,卻有不同

不同的鐵質

 

圖片來源

大家可以看到,含有血鐵質的食物,其鐵質的吸收率是非血鐵質食物的5倍左右。另外更有不受飲食成分影響這個好處。所以建議大家不僅要補充高鐵質的食物外,最好更可以挑選富含"血鐵質"的種類,例如:紅肉,內臟,血製品等等的。

如果不敢吃含有血鐵質食物的人,除了更要注意補充高鐵質食物外,更要避免與乳類製品,蛋黃,富含草酸(巧克力、核果、番藷、芹菜、、茄子、韭、芥菜、豆腐、茶等等)的食物一起吃,免得鐵質的吸收率更進一步的下降!

 

結論:

懷孕與哺乳期的媽媽們,六個月以上的寶寶,都需要多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而且最好是帶有"血鐵質"的食物!例如:牛肉,暗紅色的魚類,蝦子,豬肝等等,請參考上面的表格。

番外篇:

在落後國家,沒有足夠食物的來源下,要怎麼解決缺鐵問題?

以柬埔寨為例子,該國家國民每天的生活費不到一美元,怎麼可能可以買足夠的食物吃?所幸來自加拿大的團隊用創意解決了這個問題。該方法就是"幸運小鐵魚"。如下圖:

lucky_iron_fish

圖片來源

一隻小鐵魚,成本僅1.5美金,可使用三年。放進鍋子中與食物一起煮可提供75%之鐵需求量。另外,魚在柬埔寨當地是幸運的象徵,所以該計劃在當地獲得極大地迴響與成功。

一個創意,可以幫助許許多多的人。這是很棒的發想與經驗!

 

 

文章標籤

Mei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知識:酒精會傷害發育中的腦部。請遠離。

17307643_l

任何形式的酒精,對發育中的腦部都是有傷害的。從準備懷孕的那一刻起,就應該要停止任何酒精形式的攝取,包括冬令進補的薑母鴨,燒酒雞,麻油雞等等。


孕婦喝酒,將對胎兒的腦部產生嚴重的傷害

胎兒酒精症候群由來已久,從古希臘時代,聖經時代,都有文獻記載,並且禁止孕婦飲酒。表示2000年前的人就已經知道酒精對胎兒產生的傷害。孕婦如果接觸到酒精,酒精可以自由的穿越胎盤進入胎兒。會破壞腦部的發育,而導致胎兒在將來產生智商與行為問題。 受到酒精影響的胎兒,將來可能會有發展遲緩,學習障礙,人格異常等等問題。除了腦部之外,酒精也會讓胎兒產生斜視,骨骼發展異常,腎臟發育不全等等疾病,可以說是百害而無一利。

下圖是胎兒酒精症候群的照片。來自:wiki

Photo_of_baby_with_FAS


哺乳期媽媽,應該要盡量避免酒精的攝取

有一句話說得好。母乳是媽媽的血做的。如果哺乳期的媽媽有攝取酒精,則乳汁中酒精的濃度會跟此時媽媽血液中的酒精濃度一致。傳統上,很多月子餐會用大量的米酒,其實是不大恰當的。當然會有人說有燒過,酒精會揮發掉。但是用您聰明的科學思維想想就知道,再怎麼燒也不可能把酒精的濃度降到零。再說,燉煮的食材也會吸收酒精啊。根據台北醫學大學的研究一般用米酒製作的麻油雞,其酒精濃度大約會是4%左右,跟台灣啤酒差不多。(根據不同的配方,當然會不同,但是為了研究標準化,研究者有把該麻油雞配方給固定)。在吃了含酒精的麻油雞後,媽媽血液中的酒精濃度確實是會大幅上升的。而且此時母乳中的酒精也會同步的上升。所以還是建議哺乳期婦女盡可能的避免這些用米酒烹調的"補品"。

如果非吃不可,請務必在進食三小時以後,再哺育北鼻。


青少年喝酒,會導致永久性的腦部傷害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腦神經科學家Susan Tapert做過研究。他找了一群12-14歲的年輕人,先幫他們做腦部影像與心智檢查。過了數年後,再請他們回來複檢。發現,有喝酒的年輕人,會有注意力不集中,數學能力下降的問題。影響的程度大約有10%。恐怖的事實在於:即便只是偶爾在party上喝,也有可能會產生永久性的傷害

這給我們的警示是什麼?

要過年了。每次過年期間都會遇到有的人說:大過年的,小孩喝點酒高興一下,沒關係。很抱歉,喝這麼一點酒,也有可能對孩子的腦部產生傷害。小孩就是要滴酒不沾,這是不可以退讓的。請各位爸媽務必堅持。


結論:

為了孩子的腦袋。孕婦,哺乳期媽媽,未成年人。都不可以碰酒。麻油雞等含有酒精的料理也要盡量避免。

 

參考資料:

  1. 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122765890
  2. http://kellymom.com/bf/can-i-breastfeed/lifestyle/alcohol/
  3. http://www.mayoclinic.org/healthy-living/infant-and-toddler-health/expert-answers/breast-feeding-and-alcohol/faq-20057985
  4. http://www.npaihb.org/images/projects_docs/How%20Alcohol%20Affects%20the%20Baby.pdf

 

文章標籤

Mei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