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越來越熱了,一不小心很容易就中暑了。不要小看中暑唷!
嚴重可是可能休克的!所以要多注意。雖然人人都有可能中暑,
但是還是有一些有特別狀況(老人、小孩、有特殊及病的人等)的人要更小心唷!
一、何謂中暑?中暑症狀?
中暑中醫又叫做「中暍」或「發痧」。長時間在烈日或高溫下,感受到暑熱或暑溼的穢濁之氣,引起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水電解質失衡,以及神經系統功能受損,出 現頭昏、眼花、頭痛、乏力、四肢發麻、耳鳴、噁心、嘔吐、胸悶、心悸、高熱、口渴、大汗、神昏說夢話、抽搐、昏迷等症狀,如不及時救治,有生命危險。中暑是因為長時間在烈日下曝曬,或是處於高溫、不通風的環境中,使得身體超出所能負荷的極限,而出現的一種急性反應。如果您發現自己或週遭的友人出現呼吸急促、暈眩、嘔吐、高燒、無汗、皮膚發疳或有出血小紅點等症狀時,應立即到陰涼通風處,並且用溼冷毛巾擦拭全身,以促使血液循環,幫助加速降溫。此外,常見的傳統民俗療法(如刮痧、推拿等),對中暑的舒緩確實也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喔。
※中暑的種類可大致分四類:
* 熱失神:
原因 _ 在直射日光下長時間照射的情況下睡醒。由於流汗引致的脫水和末端血管的擴張,全身的血液循環降低而導致。
症狀 _ 意識在突然之間消失。體溫比平常高,明顯地流汗。
* 熱疲勞:
原因 _ 水分和鹽分的補給趕不上到大量的流汗,形成了脫水症狀的時候發生。
症狀 _ 皮膚寒冷、明顯流汗、直腸溫上升至 39 ℃ 等。
* 熱痙攣:
原因 _ 大量流汗後只補充水分,鹽分和礦物質不足時發生。
症狀 _ 突然有痛性痙攣和肌肉痛、硬直的產生。體溫比平常高,明顯地流汗。
* 熱射病:
原因 _ 下視丘的溫熱中樞受到障礙,體溫調節機能喪失時發生。
症狀 _ 產生高度的意識障礙,體溫上升至 40 ℃ 以上,不明顯地流汗,皮膚乾燥。
※是感冒還是中暑 ?
◎中暑:身體發熱、煩躁不安、易怒、口乾舌燥、出汗不易、頭暈腦脹、精神不佳、全身無力、沒有食慾、尿少尿濃、鼻出血等暑邪傷人的症狀,表現出來的病症是「悶燒」。
◎感冒:感冒的症狀有很多,如咳嗽、發燒、頭痛、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和喉嚨痛等 。
※中暑症狀與熱感冒類似 ! 熱感冒的症狀如何 ?
◎覺得自己身體發燙,傍晚後體溫升高。
◎頭痛、頭昏,尤其是早上起床時。
◎不易入睡
◎ 沒有胃口
◎ 全身痠痛
◎喉嚨乾痛、沒力氣。
◎流清鼻水,但不嚴重。
※哪些人容易中暑?
臨床觀察發現,以下幾類人容易中暑:
嬰幼兒:嬰幼兒的各系統發育不夠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較多,對散熱不利。
孕産婦:因為懷孕或産後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長期逗留在通氣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就容易中暑。
老人:由於皮膚汗腺的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的衰退,導致體質較弱的老年人散熱功能降低而易中暑。
心血管病患者:炎熱天氣會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者,他們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積蓄,所以容易中暑。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雖然熱量已經積蓄在體內,但病人的自覺症狀卻出現得較晚,容易中暑。
感染性疾病患者: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使人體産生內源性致熱原而作用於下丘腦産熱中樞,使機體産熱增強,還可使機體釋放大量的兒茶酚胺類物質進入血液,導致血管痙攣收縮,影響散熱,引發中暑。
營養不良者:營養不良的人因為營養素的缺乏導致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還容易反覆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導致中暑。
某些服藥者:服用抗組織胺藥、抗膽鹼藥、安眠藥等的人也會血管收縮,使體溫調節中樞發生障礙,容易中暑。
二、中暑的預防和注意事項:
預防中暑應遵守「躲太陽」、「補水分」、「勤防曬」、「要通風」4要訣。
另外以下幾點也要多注意:
1.大量飲水、隨時補充水分。在高溫天氣,不論運動量大小都要增加液體攝入。不要等到覺得口渴時再飲水。對于某些需要限制液體攝入量的病人,高溫時的飲水量應遵醫囑。並儘量避免飲酒。在進行會為內臟﹝例如:胃﹞帶來負擔的運動前,盡可能攝取更多的水分。可以用2000c.c.的寶特瓶裝滿白開水,加入1小湯匙的鹽,隨時喝水以預防脫水。
2.注意補充鹽分和礦物質。酒精性飲料和高糖分飲料會使人體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溫時不宜飲用。同時,要避免飲用過涼的冰凍飲料,以免造成胃部痙攣。
3.少食高油高脂食物,減少人體熱量攝入。
4.穿著質地輕薄、寬鬆和淺色的衣物、撐傘戴帽。
5.盡量在室內活動。上午10時至下午2時要躲太陽。如條件允許,應開啟空調。如家中未安裝空調,則可以借助商場或圖書館等公共場所避暑。使用電扇雖能暫時緩解熱感,然而一旦氣溫升高到32.2攝氏度(90華氏度)以上,電扇則無助于減少中暑等高溫相關疾病的發生。洗冷水澡或者打開空調對人體降溫更加有效。
6.外出時,應涂擦防曬值SPF 15及以上的UVA/UVB防曬劑,戴上寬檐帽和墨鏡,或使用遮陽傘。
7.出行應盡量避開正午前後時段,戶外活動應盡量選擇在陰涼處進行。
8.高溫時應減少戶外鍛煉。如必須進行戶外鍛煉,則應每小時飲用2-4杯非酒精性冷飲料。運動型飲料可以幫助補充因汗流失的鹽分和礦物質。
9.如高溫時駕車出行,離開停車場時切勿將兒童和寵物留在車內。
10.雖然各種人群均可受到高溫中暑影響,但嬰幼兒、65歲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以及心臟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發生危險,應格外予以關注。對于這些高危人群,在高溫天氣應特別注意,及時觀察是否出現中暑徵兆
11.保持充足睡眠。
12.工作與休息取得適當平衡。
三、中暑怎麼辦?中暑的急救方法?
A、一般急救原則
※中暑的急救方法如下:
1.一般處理:迅速將患者移臥陰涼通風的地方,鬆解衣物,首先用溫毛巾敷頭部、擦全身、再用冷水敷頭部,用冷水或用50%酒精擦全身(勿遺漏關節),再服 冷開水、淡鹽水或西瓜汁等。
2.針灸療法:用毫針(或不鏽鋼製縫衣新針),刺十宣穴(十隻手指端),並放血,然後刺人中、百會、湧泉穴,很快能夠得到緩解。有痙攣抽搐現象的重度患 者,上肢痙攣,可用曲池、合谷瀉熱,下肢抽搐,可用委中、承山瀉熱。高熱可在大椎放血瀉熱,或加崑崙穴導熱下行。若因高熱引起的神智不清、胡言亂語、喘促 氣急、面色潮紅的暑厥患者,除了人中加強刺激,十宣放血外,可用三稜針在委中(膕中)放血,很快就能復元。如出現昏迷不省人事、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四肢 厥冷、脈微欲絕的虛脫現象,不可採用刺血、放血等瀉法,應該灸關元、氣海或肚臍,溫熱丹田,才能回陽救逆,並急服糖水、鹽水。
3.刮痧療法:用硬幣或光滑瓷湯匙,蘸沙拉油或蛋清,在脊柱兩側、肋間、胸骨、肘窩、腋下,自上而下,自背部向胸前刮之,先輕後重,以刮出紅紫色出血斑點 為原則,是民間較普遍的方法。
4.冷鹽水灌腸:用冷水加食鹽30克,溶解後灌腸,通熱通便,也可達到退燒、止痙、甦醒的功用。
重度中暑患者如無急救經驗必須立即送醫,在送醫途中仍應視狀況予以急救,以免滋生意外。
應注意的要點如下:
1.避開烈日。
2.多喝水。
3.喝稀釋的電解質飲料。
4.避免以鹽錠劑補充鹽分。
5.避免酒精。
6.避免咖啡因。
7.勿抽煙。
8.慢慢適應氣溫的轉變。
9.從事戶外活動應放慢速度。
10.過於炎熱時可以冷水沖淋頭部及頸部,當水分蒸散時可幫助散熱。
11.中暑可能在連續幾天內逐漸地虛脫,如有體重在數天內直線下降的情況,應加以留意。
12.戴帽子可減緩頭頸吸熱的速度,特別是禿頭或逐漸禿頭的人。
13.勿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輻射熱,通風的汗衫反而有消暑的作用。
14.選擇淺色的衣服,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為透氣。
15.一旦中暑,請為患者潑水,將患者移到有冷氣的地方,如果患者意識清楚,則給予補充水分,再以冷毛巾濕敷患者。
B、嬰幼兒中暑的急救
(圖: 網路)
孩子如果太熱,而且又喪失調節身體溫度的功能的話,就可能會中暑。中暑的確是危及生命的一種緊急情況,而且又很容易發生在幼童身上。
舉例來說,在大熱天之下把嬰兒或是小孩留在車子裡,即使打開一點窗戶,孩子也可能會中暑。(的確有孩子因為這樣而喪失性命的。)
孩子中暑的時候,體溫可能升到攝氏四十度或是更高。你可能注意到的其它現象有:
● 雖然他很熱,可是他可能不會流汗。(這是中暑最典型的現象之一。)
● 他的皮膚會發紅、發熱,而且乾燥。
● 他會失去方向感,而且昏昏沈沈的。甚至於陷入昏迷狀態。
孩子中暑的時候,你必須做的第一件事是,立即向醫療機構求援,然後儘快讓孩子的溫度降低:
● 把孩子泡在冷水裡,或是讓他用冷水淋浴。(但是絕對不要用冰塊或冰水。)假如做不到這一點的話,用水管淋,使他涼快些也可以。
● 你可以把他包在冷毛巾或是布裡,或是用海棉沾冷水替他擦拭。
● 要記得使他的頭部保持涼快。
● 你以可以用冷氣或是電扇使孩子的體溫降下來。(假如家裡沒有這些設備,讓孩子待在最涼的房間裡。)
● 儘快地讓孩子的體溫降下來,但是要小心不要降的太低或是凍到他!等他的體溫降到攝氏三十八點九度就停止,然後繼續觀察他,看看他的體溫是否自然的下降。假如他的體溫再度上升,你再恢復前述降低體溫的動作。記得要儘快向醫院求援!
建議懷疑嬰幼兒中暑時,應遵守以下十項原則處理:
(1)即時往陰涼地方
(2)維持呼吸道通暢
(3) 脫去多餘衣物
(4)以空調降低環境溫度
(5)以涼濕巾擦拭全身
(6)以涼水浸泡全身
(7)多飲用含葡萄糖電解質的水分
(8) 頸部/腋下/鼠膝部放置冰塊
(9)在皮膚高熱的地方貼上退熱貼促進局部散熱。
(10)應該立即求醫診察,以確認有無其他併發症或疾病。
(圖:網路)
※預防嬰幼兒中暑的建議
大家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一些容易造成夏日中暑的環境與氣候危險因素,家長應在平時照顧中要小心謹慎的注意。
以下舉出各項預防性建議:
(A) 環境調整 不要讓寶寶長時間在強烈陽光下曝曬,也不要在無冷氣的密閉車內;維持環境通風、保持適宜溫度;室內應有適當空調與濕度(較適合嬰幼兒的溫度建議約在攝氏20-24度之間);中午到下午三點的高溫時不讓寶寶到戶外活動,並每15分鐘就讓寶寶休息一下。
(B)皮膚照顧 居家平時不要把寶寶包裹太多或太緊。穿衣時也以寬鬆的棉質衣物為首選。穿淺色衣服,一般以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為透氣。夜間的棉被應以輕薄為原則,並且不要使用腹圍包裹住。外出時選擇涼爽舒適的衣著或帽子、陽傘等配件。另外,外出時需要塗抹適宜的防曬乳液。悶熱天氣應該勤於多擦拭汗水以及洗澡。
(C)水分攝取 養成多喝水好習慣,常提醒定時飲水而非口渴時再喝,注意水份(或液體)的給予(尤其發燒或腹瀉時),平時就要準備適合的液體飲料(如嬰幼兒專用葡萄糖電解質溶液),多食用清熱消暑的蔬果(如西瓜、水梨、綠豆湯等)。
(D)其他 不要把寶寶衣物包裹太緊以免妨礙出汗;應準備防暑用具如遮陽傘;在戶外活動時,可以在寶寶肌膚較容易發熱處貼上退熱貼,感覺較舒適且可預防中暑情況發生,此外,在陽光曝曬一段時間後,亦可幫寶寶貼上退熱貼以幫助肌膚的散熱,出外活動回家後多多給予溫水澡浸泡,以促進身體熱度的排出。
四、中暑患者應需特別注意的飲食原則:
中暑之後,人體非常虛弱,在恢復過程中,須選擇吃較為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而補充必要有水分及電解質也是很重要的喔。此外,中暑後的飲食亦有不少禁忌,其分述如下﹕
1.切勿過分進補:
中暑之後,患者體溫仍比正常人略高,雖然此刻患者體質已明顯虛弱,但也不能隨便以吃補藥來養身,因為若過早進補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使已經逐漸消退的暑熱又復燃。
2.避免辛辣及油膩飲食:
針對中暑的患者,除了應給予適當的休息之外,切記勿食用辛辣、油膩且難消化的食物,因為吃了辛辣、油膩的食物之後,會加重腸胃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於腸胃道,而間接地造成大腦的血液減少,此刻人體會感到疲倦感加重,反而會更加引起腸胃的消化障礙。
3.勿大量飲水:
中暑患者應採用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而切勿狂飲猛灌飲水。因為若大量喝水,不僅會沖淡胃液而影響消化之外,而且還會使得體內電解質不平衡,而引起嚴重的熱痙攣現象。
4.勿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患者大多腸胃虛弱,若大量食用生冷及寒性的食物,將會導致腸胃機能的傷害,嚴重者將會出現腹瀉、腹痛的現象。
五、常見消暑的飲食方法:
1.綠豆湯:本草備要記載:「綠豆味甘、性寒,能入心、胃兩經,具有清熱消暑、利尿消種、潤喉止渴及明目降壓之功效,對於中暑、咽喉炎、瘡癤等有較好療效。」因此,綠豆常被民間用來當作消暑的食品。但綠豆性寒,低血壓患者及正逢生理期的女性不宜食用。
2.仙草:味甘、淡,性寒。清熱利濕,涼血解暑,中醫古籍記載,主治中暑,急性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感冒等。
3.西瓜:西瓜果肉有清熱解暑、解煩渴、利小便、解酒毒等功效,用來治一切熱症、暑熱煩渴、小便不利、咽喉疼痛、口腔發炎。西瓜是最自然的天然飲料,而且營養豐富,對人體益處多多,但西瓜優點雖然很多,但若大量或長期食用,其副作用也不可輕忽。
4.鮮藕汁:鮮藕汁能清熱解煩,解渴止嘔,若將鮮藕洗淨切片,加適量糖,煎湯代茶飲,可以去熱消暑,可謂之避暑良方。切記!食用蓮藕時,要挑選外皮呈黃褐色,肉肥厚而白,如果發黑,有異味,則不宜食用。
5.苦瓜汁:味苦、性寒,清暑滌熱,明目,可解毒。此外苦瓜營養價值甚高,維生素C含量豐富,更有生物類黃酮,可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保護心血管,多吃有助降血壓及血膽固醇;其實鮮榨的苦瓜汁不苦,若苦瓜汁冰過後,更是消暑聖品,若真的怕苦者可加點蜜糖調味。但需注意苦瓜性寒,凡虛寒體弱患者,須慎食之。
6.冬瓜湯:中醫認為,冬瓜味甘而性寒,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清胃降火及消炎之功效。此外,冬瓜含有較多的蛋白質、維生素B1、B2,及維生素C,其中又以維生素B1,可促使體內醣類代謝反應,所以,喝冬瓜湯還有助於減肥喔。
7.酸梅:生津止渴。但因性酸收斂,感冒時不要吃,以免影響外感病邪的清除。
8.荷葉:清涼解暑、生津止渴。
9.黃瓜:清熱利水。
10.番茄:生津止渴。
11.洋菜:解暑、潤燥通便。
六、消暑食譜
冬瓜薏仁湯
材料:冬瓜1斤、薏苡仁(大薏仁)5錢至1兩、芡實3錢
作法:
1.薏苡仁、芡實洗淨,加入4至5碗水,浸泡半小時。
2.冬瓜連皮、留瓜仁,洗淨,切塊。
3.先煮薏苡仁和芡實,用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煮至半熟後,加入冬瓜同煮。煮到冬瓜、薏苡仁及芡實熟,加適量鹽調味。
說明:冬瓜肉清熱利水、消暑去濕,有助於減重瘦身。冬瓜皮利水消腫、清熱。冬瓜仁(冬瓜子)清肺熱、化痰、排膿、潤澤肌膚。薏苡仁健脾利濕、清熱排膿。芡實補脾去濕、益腎固精,有收斂、滋養、強壯的作用。
備註:大劑量薏苡仁可能導致流產,孕婦勿食。
消暑茶
材料:藿香6克、佩蘭6克、荷葉6克、蘆根10克、薄荷3克
作法:
1.沖泡法:所有藥材切碎,共為粗末,放置杯內。加入適量沸水沖泡15分鐘,加蓋蓋好,取藥液飲用。(一般可沖泡二至三次)
2. 煎煮法:所有藥材加入3至4碗清水,浸泡15分鐘。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約煎煮15分鐘。去渣後,分次飲用。
七、中暑的中醫療方
中暑在中醫上之治療,分為下列幾點:
(1)中藥治療:當有中暑症狀,如疲勞、倦怠、身熱、噁心、腹瀉、
食慾不振出現時,可以中藥調理治療,治則以清心利小便、清暑袪熱、養陰生津為主,方劑如六一散、香薷飲、清暑益氣湯、三仁湯等,,但應由專業中醫師辨証施治。
(2)針灸治療:除了以中藥調理外,穴位針灸按摩也可以緩解中暑症狀。可取後頸部大筋兩旁凹陷與耳垂平行處的風池穴,或是嘴唇正下方的凹窩承漿穴,以及手掌根部末端圓形小骨前方凹陷處的神門穴,施以針灸或柔和按摩,有助於放鬆頸肩部肌肉,減輕頭暈頭痛,生津止渴,緩解緊張。
(3)刮痧治療:〝痧〞是身體內部有疾病在身體外部皮膚上的表現:,刮痧就是以物理的方式將它刮出來,民間常用刮痧來治療中暑及筋骨酸痛,非常有療效,但是刮痧仍有副作用存在(因限於篇幅,待下次以專文論之) ,若施行不當,輕則使症狀加重,重則會造成皮膚破損,甚至蜂窩性組織炎,故一般不建議DIY,應以在正統醫療場所為之。
(4)藥膳調養,以下提供幾帖茶飲參考:
1.生脈飲:沙參5錢、麥冬5錢、甘草1錢、五味子2錢、黃耆5錢,煎煮茶飲700CC,可生津、止渴、補氣。
2.香薷飲:香薷3錢、綠茶2錢,開水200CC沖泡,可發汗解暑,行水散濕,可治療頭疼、瀉泄、腹痛。
3.金銀花茶:金銀花3錢、甘草1錢,開水200CC沖泡,可清熱、解毒,預防夏季感冒及中暑。
4.仙草鳳尾茶:仙草1兩、鳳尾草5錢、紅骨蛇5錢,煎煮茶飲700CC,可適合昏昏欲睡,沒精神、身熱、口渴等症狀。
5.日常飲食可適量飲用綠豆薏仁湯、冬瓜湯、蓮藕湯等,均有清暑利濕的效果。
資料引用:
中暑食物宜慎選,吃出清涼又消暑!--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
http://tw.dir.yahoo.com/health/disease/Heatstroke/
http://tw.myblog.yahoo.com/jw!1c2Mm8ybExK_VTIr2MoVQadDQw--/article?mid=4850
http://www.employees.org/~ktsai/misc/www.slimall.com.tw/baby+life/bl09.htm
留言列表